茌平发现海源阁主人杨以增女儿节孝碑
杨以增女儿节孝坊石碑
早在2009年,在茌平县冯屯镇蔡刘村重修祖坟,收集到原来立在祖坟上的十几块古碑。在这些石碑中,有一块完整的节孝坊石碑。刘氏族人随即将这块石碑立在祖坟一侧。
刘本科,是蔡刘村在外工作人员中的一名“秀才”,他潜心研究,发现这块节孝坊石碑竟然是聊城海源阁主人杨以增女儿的节孝碑,并且,碑文由时任礼部尚书的毕道远撰文,聊城名士朱学笃书写。
这到底是怎样一块石碑?记者赶到蔡刘村进行了调查采访。
背景
杨、刘两家都是地方望族
在蔡刘村村东头,是刘氏家族墓地,建有院落。墓地大门东侧是康熙年间的一块刻有“刘氏先茔”字样的古碑。西侧则是一块一米多高的“节孝坊”石碑。
“节孝坊”石碑阳面碑文为“茌平县郡庠生翰林院待诏刘廷桓之妻杨氏节孝坊”,阴面碑文为清“辛丑科翰林院检讨现任礼部尚书年侍生毕道远”撰文,候补道前任甘肃宁夏府知府姻侍生朱学笃书写的关于杨氏的生平事迹。全文五百余字。
刘本科介绍说,碑文开篇名义,“杨氏,聊摄人,杨至堂先生之女公子也,行五”。杨至堂就是海源阁主人杨以增。
据文献记载,杨以增(1787-1855)清代藏书家。字益之,号至堂,别号东樵。
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后赴贵州先后任荔波、贵筑知县,兴义、贵阳知府,再任广西左江、湖北安襄荆郧道员。河南开归陈许道任职。在河南时,每逢黄河汛期,便率众督促加固堤坝,视察汛情,使当地百姓免受水患。后升任两淮盐运使、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在陕西时,与陕西巡抚林则徐友谊甚笃。道光二十九年(1848)升为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咸丰五年(1855)卒于江苏清江浦任所,
道光十八年(1838)为父守丧,家居时开始建“海源阁”藏书楼。总计藏书22万册。它与江苏常熟县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藏书楼。其中以瞿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为最多,因之又有“南瞿北杨”的美称,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
杨以增守丧之后,调任河南开封陈许道员,后转任两淮盐运使、甘肃安察使。升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后又代理陕甘总、江南河道总督。1855年,杨以增葬于聊城城西田家庄。
杨以增身居高官,又在家乡建有藏书楼,成为聊城五大家族之一,也是周围地区的名门望族。
不仅杨家是聊城望族,茌平刘家同样也是茌平望族。
作为刘氏后代,刘本科对刘氏家族有着很深的研究。刘本科说,刘氏一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望族。虽然刘氏一族是明朝嘉靖年间由武城转迁而来,仅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但据《茌平县志》记载,在明清之时刘氏一族就曾出现过一进士(刘廷榆)、二举人(刘廷榆、刘廷梓)、五贡生(刘光闾、刘漪、刘淓、刘澐、刘廷榆)、一刑部(刘廷梓)、二知县(刘澐、刘廷朴),这在茌平也是独一无二的,当时就有“茌僐絃诵之声郁郁沨沨,文学士盖彬彬矣,然必于菜刘庄(现为蔡刘村)刘氏首屈一指”的说法。
封建社会,联姻讲究门当户对,正是因为杨家、刘家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所以,杨以增的女儿与刘廷桓成为夫妻。
故事
是才女亦是烈女 曾经剪臂肉救夫
节孝坊石碑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碑文中写道,杨氏是杨以增的女儿,并且“行五”。碑文记载杨氏少小聪明伶俐,曾接受女师教育,通古达今,能诗会画。在她19岁那年,由东昌郡著名塾师叶亦园做媒,嫁给了蔡刘村刘漪之三子刘廷桓。刘漪为嘉庆癸酉科拔贡、例封儒林郎翰林院庶吉士、晋赠奉政大夫,其长子刘廷榆是清道光进士并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儒林郎称号,其二子刘廷朴曾被封山西长子县知县,其三子刘廷桓为“茌平县郡庠生翰林院待诏”,应该说这样的家庭和杨家也算门当户对。
在碑文中,有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杨氏结婚七年时,丈夫刘廷桓得了一种奇怪的重病,遍求良医,病情也不见好转。杨氏精心照料丈夫,并且亲自查阅医书,为丈夫治病。后来,杨氏听说吃人肉能够治疗丈夫的病,竟用剪刀割取自己的臂膀之肉,偷偷放入药中。但是,丈夫还是散手人寰,留下了两个女儿。
丈夫死后,杨氏悲伤过度,曾经想陪葬丈夫,无奈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杨氏才放弃了原来的想法,与两个女儿相依为命,其生活之悲苦可想而知。碑文还写有杨氏在失去丈夫后而写的几首诗:其一曰:瑟琴和乐欲分张,无限伤情似断肠;颦蹙春山牙紧闭,剪刀一落血濡裳;其二曰:玉露凋伤雨又绵,寒风阵阵透窗前;凉侵繍阁琴书冷,独伴观音愿奉仙。
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杨氏又写了一首五言律诗:痛恨日如年,阴阳各一天;鸳鸯惟有梦,琴瑟竟无弦;矢志梅同洁,盟心柏共坚;花开不能果,血泪滴如泉。
可见,杨氏不仅是一位烈女,还是一位才女。
考究
节孝坊石碑已有100多年历史
丈夫死时,杨氏只有26岁。从此,杨氏便开始了一生的孀居生活。为尊妇道,她言谈举止依旧秉礼持节,不苟言,不苟笑,睡觉不曾去衣,起居有规有矩,时时处处彰显妇道礼仪,人赞有史上班超之大家风范。
杨氏的节孝行为,受到了当地官府的表彰,并被写入县志成为一代巾帼烈女。
刘本科说,立碑时杨氏已年逾六旬,这块石碑既然是为“节孝坊”所立,这说明蔡刘村从前肯定有专门为杨氏建造的节孝坊,可惜,村里人已经对节孝坊没有任何记忆。据传说,杨氏娘家人为了彰示杨氏的节孝行为,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在节孝坊前立碑,并请时任礼部尚书的毕道远撰文、聊城名士朱学笃书写。蔡刘村村民回忆说,节孝坊石碑在“文革”期间遭遗失,当时,没有人知道石碑在哪里。直到2009年,村里为修建祖坟,寻找石碑,才发现了这块节孝坊石碑。
节孝碑很有价值
撰文、书丹都是历史名人
聊城地方史专家范景华介绍说,这块石碑具有重要的价值。
撰文者是清朝时任礼部尚书的毕道远 。毕道远是淄博人,1839年中举人,1841年中进士,1851年(咸丰元年)充国史馆纂修,后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学士、文渊阁校理、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正主考官,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侍郎、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总督仓场。1882年(光绪八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顺天乡试副主考兼署兵部尚书。后任礼部尚书、经筵讲官、武英殿总裁、玉牒馆副总裁兼管顺天府府尹。
毕道远居官清正,治家俭朴。其夫人邵氏30余年布衣荆钗,自己担水、舂米。因其功德并重,光绪恩准在紫禁城骑马,觐见皇帝无须引见。毕道远的书法名重一时,有若干作品传世。
节孝坊石碑的书写者是朱学笃。朱学笃是聊城五大望族中的朱氏后人。1849年应乡试中举。1859年中第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60年(咸丰十年)授编修。同年,加翰林院侍读衔。1862年(同治元年)充国史馆协修、纂修,实录馆协修、纂修。1864年(同治三年)补湖广道监察御史。1865年(同治四年)充任会试同考官。1866年(同治五年)转掌浙江道监察御史。1867年(同治六年)任甘肃宁夏府知府。1869年(同治八年)开缺以道员选用。1874年(同治十三年)受命督修黄河工程并加盐运使衔。
朱学笃步入仕途后,风节自励,遇事敢言。但在外地做官,朱学笃经常思念自己的母亲,甚至夜不能寐,所以,他干脆辞官归故里。并在聊城创建“笔花馆文社”,讲学授徒。
朱学笃对书法艺术造诣颇深。1875年(光绪元年),聊城重修西关外吕祖堂,就是朱学笃撰写的碑记。他的书法,字体平整,结构严谨,遒劲丰满,神气贯通。
范景华认为,这块石碑为海源阁主人杨以增女儿所立,又有时任礼部尚书的毕道远撰文,还有聊城名士朱学笃书丹,堪称奇迹,碑文不仅有很高书法艺术价值,同时,对于清代士族联姻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记者 于新贵)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失主扮“靓女”约会 盗贼应邀被擒获
- 聊城女大学生贫困农家收获幸福
- 聊城站增开一对临客至西安
- 聊城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六线”控制专项规划
- 全国健身气功大赛聊城4选手获佳绩
- 旅行聊城境内遇车祸续:货车司机所持驾证与准驾车型不符
- 2012聊城“水文化”节“金柱杯”全国公开水域游泳比赛今日开幕
- 聊城猪妈妈一胎生下30只猪崽 存活22只
- 聊城达人上演现实版“泰囧”
- 张旋宇率团赴韩国考察
- 聊城男子瞬间从银行工作人员手中偷走1800元
- 聊城启动“零点行动” 平安夜9家单位被临时查封
- 残疾人汽车竞技赛开战 多地选手齐聚聊城
- 祥光阴极铜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成功注册
- 聊城:工资待遇与从业资格证无关
- 聊城南湖新城一期主体封顶 今年年底建设完成
- 聊城强势突破服务业 规划建设金融一条街等重大项目
- 聊城报业传媒集团举行揭牌庆典
- 【招领启事】工作人员候车室捡钱包 内有现金2600元
- 聊城一女子携带罂粟果乘火车 欲过安检被查获
- 打通城区断头路 聊城振兴东路新建路段通车
- 聊城加快构建大路网 所有县城10分钟内上高速
- 聊75岁老人排水渠旁钓鱼滑入水中离世
- 阳谷黑人”郑罕子有望落户
- 各项费用都在涨 聊城部分公厕不再免费开
- 聊城市属工业生机勃发 预计今年实现主营收入400亿元
- 茌平七旬老人发明多功能健身机 可锻炼可按摩
- 聊城制定优惠政策推动企业上市
- 临清漫画家创作四幅漫画反映交通陋习
- 聊城市疾控中心启动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