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47年前的画册记录下日军在聊暴行

发布:2013-7-6 0:21:14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IMG_5125~.jpg

    解树菊老人向记者讲述解占伯烈士事迹。

    去年开始重修的东昌府烈士陵园,如今进入扫尾阶段。

    在陵园的东南角,解占伯烈士之墓分外引人注目。

    在陵园的驻地,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凤凰集村,无人不知解占伯,因为他是凤凰集的骄傲,也是凤凰集人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赴后继、英勇抗战的优秀代表。

    当时700多口人的村庄,有100多人在外面参与抗战,这是什么样的比例?

    没有离家的村民,则组建了游击队、民兵武装等,与日伪军展开周旋,四五年的时间内,承受了30多次大扫荡,这又是什么样的比例?

    4日上午,雨时下时停,在凤凰集村,82岁的解树菊老人和几位村民,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凤凰集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

    于是,一些往事,像桌子上摆放的回忆当年场景的画册一样,重新浮现在我们面前。

    历史 700多人的村子104人参加了抗日武装

    “我们当年700多人的村子,有104人在外面参加抗日武装。”4日上午,一落座,82岁的解树菊老人就给记者说出了两个数字。

    老人曾经历那个年代,后来,还曾作为村干部对村史进行过详细了解和整理。他给出的数据,得到了其他几位村民的证实。

    “村里当时有4个大家族,非常重视教育,把孩子都送到外面读书,所以,这些接受了新思想的孩子,有的在清华、北大等大学加入了共产党,还有的如解彭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共产党。”解树菊说,村里在外面上学的人多,对新思想接受得也比较多,再加上民族意识比较强,因此,在抗战期间,凤凰集,这个当时的大村庄,成了远近闻名的抗日堡垒村。

   “除了在外地参加抗日武装的104人,剩下的村民,包括老弱病残,都组织了游击队和民兵组织等。”解树菊说。

    抗日堡垒村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其中,进步青年的宣传发动作用不可低估。据了解,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沦陷,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进步青年解占伯随流亡学生到了济南,参加了第三军团军政训练班。1938年,党组织派他担任鲁西一地委民运部长兼博平县抗日动委会主任,协助中共运东地委,建立了八路军聊博堂武装工作团。他联合解彭年、解德元等人,回村里发动群众积极抗日。

    解占伯回到家乡后,把自己的家作为党的联络站和一些重要会议的场所,在全家和全村人的大力支持下,担负起情报传递、干部联络、干部食宿安全等重要任务。他们还在村里挂起抗日旗帜,组织发动了“抗日义勇军”,建立了20多人的队伍。全村另有100多名青壮年组织起地方自卫队,还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全村人踊跃支前,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

    “凤凰集村当时被称为‘第二延安’。”解树菊说,这个当时有名的堡垒村,发生了很多故事。

    有一年,解彭年带二十多名年轻学生来到了村里,在村里住了几天,据说这些年轻学生要经此去延安。

    “每天早上,他们都围在一起,接二连三地唱歌。每次唱到‘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便都流下泪来。”解树菊说,当时他还很小,但对这一幕记忆犹新。

    劫难 一场屠杀之后5人遇难30多人受伤

    因为是远近闻名的抗日堡垒村,凤凰集也因此成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从1940年到1945年,村里先后30多次遭到日伪军的大扫荡。”解树菊说,这些扫荡,大都以伪军为主,他们来到村里后,烧杀抢掠。“镜子、菜刀,甚至补丁打得少的衣服,都被他们抢走了。”解树菊说,有些伪军甚至带着家属来村里扫荡,这边抢了衣服等,转手就让家属穿上。

    这些扫荡让村民苦不堪言,因为双方武装力量对比悬殊,村民无法硬抗,于是,便多进行转移,以避开敌人的锋芒。

    “当时村里的抗日热情很高,很多人参加了民兵,但枪太少,听我爷爷说,当时三个人一支步枪,每支步枪里,也只有三发子弹。”村民张庆丰说,力量太弱,就只能想办法和敌人周旋,一听说鬼子来扫荡,就往树林里跑。

    如果说以往的扫荡,并未伤及根本。那么,发生在1944年农历十一月二十的这次屠杀式扫荡,则让整个村子陷入悲痛之中,也更加激发了村民的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4年农历十一月二十黎明,2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凤凰集村,面对听到响声跑到大街上的40多名手无寸铁的村民,日伪军实施了层层包围,并将他们赶到了村南一个两面靠墙、一面靠着小胡同的小麦场内。

    三挺机枪架了起来,路南边还支起了一门小钢炮。

   “说,八路军在哪里?谁是八路军的家属?你们的粮食藏在哪里?”一名日军的头目,通过翻译问话。

    没人回答。

    恼羞成怒的日军头目抽出军刀,冲着站在他面前的村民张广友的头顶劈了下去。

    “张广友当时戴着毡帽,还在外面裹着一个头巾。”解树菊说,这些东西比较厚实,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张广友的性命,尽管如此,鲜血还是立刻从头上淌了下来。

    同村的张广太则没有张广友幸运,几乎与拔刀的日军头目同时,另外一个日军直接举枪打死了他。

    在村民的怒视下,日军又将村民张立荣、许金堂、张东山等人拉出人群,并用枪托把他们打倒在地。张立荣被一个日军踩住胸部,刺刀刺穿了他的腮部;许金堂被一名鬼子刺穿了胸部,当场遇难;张东山的腹部则被日军挑开,肠子都露了出来,他用手把肠子慢慢塞了回去,然后倒在了地上。

    面对此情此景,退无可退的村民选择了反击。村民解树海抓住了敌人伸过来的刺刀,村民任玉娥抓住了敌人的枪杆……不过,赤手空拳的村民哪里是敌人的对手,眼看着一个个村民倒在了血泊中。

    可能是惧怕附近的抗日武装到来,在把村民都打倒在地后,日伪军匆忙撤走。用解树菊老人的话说,整个扫荡过程时间不长。

    在这次屠杀中,张广太、许金堂、张东山、解树祥、石振公5人遇难,30多人受伤。

    日伪军走了之后,躲藏在家里的村民跑向小麦场,他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把一个个在血泊中挣扎、呻吟的乡亲抬回了家,并掩埋了遇难的人。事后,据说有的伤者为了治病,还因此卖掉了宅子和土地。

    当时13岁的解树菊和爷爷住在村里,黎明时听说日军来了,他跳下床就想往街上跑,爷爷按住了他,两人往院外一看,日伪军正赶着跑出门的村民往村南走。解树菊连忙跑到了邻院一个磨坊内,躲到了一堆高粱叶内。

    “躲到里面不久,我就隐约听见争吵声,后来还听见尖叫声。”解树菊说,后来知道日本兵走了,跑出去一看,那个小麦场内已是血迹斑斑。

    伤者之一的张立荣,就是张庆丰的爷爷,他当时被鬼子用刺刀刺穿了腮部,后来,他经常给张庆丰和其他村民讲述当时的一幕幕。

    再现 一本画册记录下当年日军暴行

    1966年,为了记录这次屠杀,也为了让后人记住那段历史,村里的画家郎树山遍寻知情者,在他们流着泪的叙述中,逐渐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并历时一个月的时间作画10幅。张立荣老人为了还原当时场景,甚至躺到地上描述当年那一幕。

    这10幅画的原件,后来被有关部门收藏。而复印件则被当时的会计李明海保存起来。

    昨日上午,在凤凰集村,李明海的儿子专门从道口铺办事处赶回来,拿出了画册的复印件让记者看。

    这些画面主题鲜明、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为了详细说明当时的场景,在画面的下面,还用毛笔写下了注解。

    看着这些画面,解树菊老人一度陷入沉思。

    谈到即将完工的东昌府烈士陵园,解树菊、张庆丰等人均表示,如果有可能,希望能把这些画册放大后挂在陵园内,以便教育后人,勿忘国耻。(记者 赵宗锋 于新贵)

    新闻链接

    解占伯简介
  
    解占伯6岁时便在聊城上学,后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派去延安军事干部学校学习,返聊后,与徐运北同志在堂邑办宣传队,组织和训练民团和群众,开展救亡运动。1938年秋调鲁西一地委任民运部长,发动群众抗日。1939年秋又调任四地委民运部长,主要在茌平、东阿、聊城一带开展工作,深受群众爱戴。1941年调至鲁西军区武装部任科长,兼任茌平县长。1941年7月26日,他带两名警卫员骑马前往茌平南的前姜庄联系破敌事宜时,被埋伏在那里的伪军包围,单身与敌浴血奋战后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据东昌府烈士陵园史料)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