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如何将文化与旅游更好地融合,聊城文化界专家支招:
发展旅游要保护好历史遗存

发布:2013-6-14 12:30:45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llhg.jpg

    柳林花鼓艺人们摆起阵势敲起锣鼓,文化味儿十足。(资料片)  本报记者 邹俊美 摄
 
    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目前聊城已开发出的多条旅游线路以及历届大型旅游活动,也一直在注重与当地文化结合。文化旅游如何深入融合发展、谋求共赢?就此,聊城多位文化界专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早在1994年1月,聊城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文化部门的多位业内专家则一致认为,聊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大量的文化遗存都很有价值。聊城的文化研究专家、聊城市文物局原局长、文博研究员陈昆麟说,自1500多年前,聊城文化就有记载,研究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聊城都可以提供很多素材,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社会、原始社会,聊城有丰富的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等。明朝时不仅出了研究儒学的大家,作为儒学重要分支的孔学研究第一人就是聊城人,而且历代以来,聊城出了十几位状元、几十位进士,自明清到民国,聊城有府学、州学、县学、私塾,都是进行儒学教育;山陕会馆本身就融合了儒释道三种文化。聊城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商埠,曾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文化和旅游结合、促进旅游发展方面,近十位聊城文化专家及文化界业内人士,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他们一致认为,发展旅游,首先要保护和尊重聊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而针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要适度包装、开发,让游客欢迎,并方便携带,同时针对聊城各县(市)区不同的文化特色,完善相关景点的旅游设施,形成特色旅游线路,还可以针对聊城的地域特色,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产品等。

    市文物局原局长、文博研究员陈昆麟>> 四条旅游线最具文化特色

  聊城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都非常丰富,陈昆麟将聊城的旅游发展与这些文化结合,概括成四条旅游线路,运河旅游线、水浒旅游线、黄河旅游线和红色旅游线。

  陈昆麟指出,聊城的很多景点在全国的名气都很大,但就是留不住人,主要是因为作为“龙头”的这些景点是孤立的,没有“龙身龙尾”。像扬州的瘦西湖、北京的潭柘寺,和周围配套设施一起封闭起来,都不允许进车,从头走到尾,沿途的景点并不是很多,但进去起码要转半天,如果再去别的景点转转就住下了。这一点聊城可以借鉴,一些文物景点要以保护为主,不能搞开发,但它周围可以,研究研究史料,看历史上它的周围是什么,有条件的话可以复建,比如山陕会馆附近曾有个教堂,再加上原来的大码头、小码头,一直延伸到龙湾和东昌湖连接的步伐,包括米市街,这一片连起来,打造成一个景区;而铁塔、白玉桥、铃铛湖,包括小礼拜寺一带,又可以打造成一个景区。

    市文物局副局长王庆友>> 利用地理优势,开发面向老年人的旅游

  聊城文化丰富,但也比较散,形不成合力,因此也制约了旅游的发展,不知道怎样结合,在挖掘方面,也很难找到重点。其实,现代人出去旅游,并不仅仅是冲着景点去,城市本身也是旅游资源,所以要想展现当地特色,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仅仅是体现在开发旅游资源、体现景点特色时结合,还要与城市建设结合,与科技发展结合。

  此外,聊城的旅游发展,好像一直没用为客户群体定位,从地理位置来看,聊城地处中原,没有名山,但这种地理条件恰恰适合老年人游玩。而一些身体好的老人“有钱有闲”,正好有旅游需求,所以可以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开发一些旅游项目。

    市文物局副局长吴明新>> 找个更响亮的品牌,可发展生态观光游

  从文化角度来看,发展旅游,对物质文化遗产要以保护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传承、发扬过程中适度开发,比如可以搞一些当地民俗展演,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旅游纪念品。

  聊城被称为“江北水城”,可以以水为龙头,挖掘包括运河文化、黄河文化、马颊河徒骇河文化等在内的“水”文化,做成旅游拳头产品。

  此外,聊城地处平原,地理位置优越、生态文化丰富,可以走出一条发展生态和农业观光相结合的路子。

    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雷建峰 产品要注重 定位和包装

  目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有些有价值的因为失去了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也很难传承。这就需要政府主导和扶持。无论什么旅游商品,要想将市场进一步做大,还需要重新定位和包装。但要注意,一定不要失去其最可贵最本质的东西。比如东昌雕刻葫芦,可以做成运河人物、水浒故事等系列,然后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做出不同的包装。还可以将聊城的民俗艺术,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在聊城的大小剧场展演。白天游览,晚上可以观看演出,游客自然就留下了。

    光岳楼管理处主任魏聊 将古城 建成“博物馆城”

  利用古城内现存的老建筑,建设十个博物馆,将古城建成“博物馆城”。

  其中包括,利用卫仓路19号的老监狱建聊城监狱博物馆、利用道署西街的八栋老粮库建鲁西民间艺术博物馆、利用聊城锻压机械厂厂房建聊城汽车博物馆或工业博物馆、利用山东第三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建纽扣博物馆、利用聊城杂技团老排练厅建杂技博物馆(兼少儿杂技培训基地)、利用古城西北角楼建城址博物馆、利用北城门建聊城碑林博物馆、利用南城门建聊城匾额博物馆等。(记者 杨淑君 孟凡萧)

    相关新闻:

    古城旅游总体规划确定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