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市民珍藏三万连环画 欲捐献为社会所用

发布:2013-5-16 16:52:11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DSC_0167.jpg

DSC_0215.jpg

中英文对照的连环画《王昭君》

    陈希军,48岁,一名职业律师,却一直酷爱收藏连环画。

    他的收藏数量巨大,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专心收藏,目前家中已囤藏近3万册。

    忘我收藏连环画的他有一个愿望,有合适的机会和平台,把家中珍藏的连环画书无偿捐献给社会公益性的展馆,让这些“历史画册”走向社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启迪,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收藏中得到升华。

    汗牛充栋:3万册连环画独守旧居

    说起来,位于建设路附近的肿瘤医院家属院也算是陈希军的旧居。几年前,陈希军和妻子搬出了那套90平方米的三居室老房子,住进新居。

    现在的老房子内布满了灰尘,除了几套老家居,就是满屋子的连环画。就连客厅内都放满了陈希军收藏的连环画。这些连环画有的按序分类摆放,有的已被整理好封存在一个个的大袋子内,有的还没来得及整理,而散乱地放置在床上。

    陈希军表示,由于收藏数量巨大,新家空间有限,他和妻子搬家时仅带走了一小部分。而大部分连环画依旧留存于故居。因为屋内满是连环画,他也打消了出租旧居的念头,而是将其作为收藏之所。一有时间,他便会赶到旧居,将收藏的连环画查看、整理、封存,从中体验收藏之乐。

    “看见这些连环画,全身的神经都会跟着兴奋。”陈希军说,和这些连环画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快乐与放松,沉醉其中的他,很多时候会彻夜不眠。

    从上世纪80年代未开始收藏,经过30多年的积累,陈希军目前已收藏连环画近3万册。连环画是我国在解放初期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没有电视、网络等传媒工具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信息传递形式,也体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况,确有一定的收藏和观赏价值。其中的奥妙陈希军在收藏过程中慢慢地体会着。

    陈希军表示,1950年至1985年是中国连环画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当时的连环画已经走出单纯少儿读物的范围,成为全民读物。单册连环画的印量也从几万册增长到100万册,甚至300万册。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线描、素描、水墨、木刻、漫画、电影、国画、彩色等绘画技法都在连环画中出现了,连环画成了各种绘画艺术争奇斗艳的大舞台。人民大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绘画艺术的熏陶。

    忘我收藏:淘完宝没了回家的路费

    上世纪的连环画,现在看一看还就会勾起当年的那种回忆。

    和所有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一样,陈希军从小酷爱连环画。陈希军出生在东阿农村,由于年代和特殊成长环境的原因,农村孩子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而连环画则是最受他欢迎的一种课外读物。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零花钱根本就是一种奢望。因此,陈希军经常从家里给的买作业本的钱中省下一部分买连环画看。陈希军从小便有个习惯,将看完的连环画整理后存放起来。

    虽然如此,但小时候他积存下的连环画数量也是极其有限。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参加工作后,他的收藏之路才正式开启。而收藏的主要途径,除了有多余的连环画与藏友进行交换外,更多的则主要来源于各地的古玩市场。

    多年来,定期逛聊城的古玩市场搜集自己喜爱的连环画,已成为陈希军的一个生活习惯。此外,作为职业律师的陈希军比其他藏友的优势在于,他可以利用出差之便,有更多的机会从外地的古玩市场淘宝。

    2010年,陈希军到辽宁锦洲出差,办完公事后,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到锦洲古玩市场,买下了《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等多套经典画册,不知不觉间,身上所带的10000余元已消耗殆尽。最后一掏腰包,仅剩下30元钱。无奈之余,他只好忍痛割爱,将刚刚购买的连环画在市场出售一些,这才凑齐了回家的路费。

    他的收藏习惯让家里经常出现经济危机,为此,没少受到妻子的反对。但即便在家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陈希军也从未放弃。

    收藏题材 连环画包罗万象

    连环画所涉及的题材也包罗万象,古典文学名著题材、神话传说题材、中国历史题材、革命战争题材、“文革”题材、外国题材等都有涉及。连环画实际上已成为形象化的历史演义、故事传说、百科全书。

    陈希军收藏的连环画有古代的典集连环画,如四大名著和《聊斋志异》《封神榜》等;有比较现代的战争类题材的,如《松江缴匪记》《渡江侦察记》《三大战役》等;再有就是以影视作品为主的《沙家浜》《红灯记》之类的。

    陈希军表示,收藏连环画要把握好几点。首先书要成套,成套的连环画比较有收藏价值,原套是最好的,不是原套后拼成的也可以;其次要看作品的内容绘画的观赏性,让人看后赏心悦目才行;此外,要看是否是名家所画。当然还要看品相,就是保存的完好程度,一般一本品相好一点儿的连环画要价数百元不等,有的能卖到上千元。

    连环画在收藏市场上成为新宠是近些年的事情。短短十几年中,连环画中的许多品种已经上涨了几倍甚至几十倍。连环画的收藏队伍快速扩大。目前,仍然是连环画收藏和投资的初级阶段,许多人对连环画的收藏知识和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在一些旧书店或地摊上甚至可以找到获奖连环画的名家作品。而这些获奖连环画的名家作品的售价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几乎同废纸不相上下。为什么?因为卖主不懂行情不懂收藏,所以将黄金当铜卖。

    陈希军喜爱收藏连环画,这与他酷爱文学有关。陈希军说,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清时期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又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喜爱。

    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后,人民大众逐渐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收藏愿望:让3万册连环画重获新生

    陈希军介绍,1966年至1976年,是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这10年中,从总体上说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国连环画的良好发展势头被打断了,大众文化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后来,为了配合政治需要,又开始出版一些连环画。如《广阔天地炼红心》《孔老二的罪恶一生》《平原作战》等。此外,“文革”时期最出名的是8个样板戏,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

    陈希军表示,“文革”连环画是特殊年代留下来的特殊物品,由于这种连环画时代特点太浓,不可能再版,同时这些连环画很难见其芳容,给人以神秘感,随着“文革”文物热的升温,“文革”连环画的收藏价值将会进一步提高。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连环画逐渐沉寂,1990年以后,连环画在图书市场几乎看不到了,偶尔看见几册新书,也大都粗制滥造。陈希军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出版社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急功近利,大量出版粗制滥造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唾弃。另一方面是影视文化的兴起抢占了连环画的市场。电影电视剧铺天盖地,人物的刻画、场景、真实、动作的连贯、色彩以及音响的震撼力都大大优于连环画。

    连环画的产生、发展、辉煌到衰落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时代的进步。先进的文化载体必然要取代落后的文化载体。连环画的辉煌是与时代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在影视文化空前发达的今天,连环画的空间已经被挤占得很窄小了。当一种文化载体成为历史的时候,它的现实价值降低,而历史价值上升,它的使用价值降低,而收藏价值上升。连环画便是这样一种文化载体。

    陈希军表示,他收藏的这3万册连环画题材包罗万象,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为了让这些连环画飞出民居重获新生,发挥更大的文化效应,如有社会上的公益性文化展馆需要,他将无偿将画册全部捐献, 了却自己多年来的收藏心愿,让收藏者的人生价值、文化藏品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文/图 记者 许金松)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