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五周年:涅槃重生 震后中国正砥砺前行
今天是5月12日——面对数万地震亡灵的祭日,我们不得不触碰那场不忍追忆的国殇。从汶川到芦山,五年重生,大地震后的中国正砥砺前行。
五年前的今天,四川汶川,地动山摇,满目疮痍,八万余人死亡或失踪。路断了,房倒了,家没了,五年前的伤痛还能清晰记忆。但是,救灾安置、对口援建,心理抚慰,五年间,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重整破碎的山河,修复内心的创伤。
在震后3年重建过程中,平均每天有1所医疗机构、3所学校、1700多套住房建成。5年间,汶川县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7%和23.7%……五年后的汶川灾区以崭新容貌印证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特大地震前,汶川人更多追求的是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提升,经历了大地震特别是灾后重建这些年,“生态环境的优化,生活环境的安全,生活景况的安顺,这些,构成了汶川人的新梦想。” 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在面对媒体是如是说。
然而时过五年,距汶川地震五周年仅差二十来天,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近二百人遇难。汶川的疮痍还在祭奠,新的打击又再次来临,历史以一种悲情的方式,检验着五年后这个国家再次面对灾难的应对能力。
“救人第一”的国家理念,举国动员的灾后营救,齐心协力的守望相助……五年前,汶川、映秀、北川这些地名曾牵动着全中国人的心,五年后,中国再次紧急动员,救灾车辆、志愿者、医疗专家,第一时间向雅安、芦山、宝兴集结。从国家领导到普通民众,在地动山摇、生命危殆之际,众志成城、坚韧团结的民族精神没有变。
在芦山地震的驰援中,军队、医疗、民政、电力、通讯等等,官方救援力量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反应迅速、高效有序。此外,更加专业的民间救援队,更加理性的社会志愿者,更加高效的民间慈善组织,当亿万中国人再次释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时,五年间中国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再度让世界惊讶中国式进步。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表示,从汶川特大地震到芦山强烈地震的五年间,中国的防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正发生着科学的变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的准备进一步加强,救灾的办法和政策和恢复重建的资金投入、拨付制不断完善;危机处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城乡的防灾能力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和应急产业不断的提升。
经历这五年,在那场巨大灾难中屹立不倒的中国人,伤痛中迸发的,还有一股涓涓的温暖。
“可乐男孩”、“最美女警”、“敬礼娃娃”,这曾是汶川地震留下的感人故事,而在芦山地震中,同样感人的“最美新娘”、“最孝儿子”、“坚强女童”将这些灾难中凸显的人性坚毅和温情大爱再次延续。
李庭芳是四川德阳什邡红白镇的乡村老师。在2008年的那场灾难中,与汶川仅一山之隔的红白镇顷刻之间被夷为平地。李庭芳9岁的女儿也在这次地震中不幸蒙难。曾经一度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的李庭芳说,灾难再大再重,始终会过去的,活着的人要向前看。2010年,儿子李林泽带着全家人的希望降生,李庭芳表示,现在一家人已慢慢恢复了地震前简单而平凡的生活。
在红白镇,像李庭芳这样的再生育家庭还有很多。汶川地震中,赵昌明11岁的儿子在学校不幸遇难,通过再生育计划,他与妻子育有两个女儿。
汶川地震导致尚婷双腿截肢、左眼失明。她离开家乡映秀,成为都江堰友爱学校百余名残疾学生中的一员。
尚婷就读的友爱学校,毗邻都江堰灾后重建最大的集中安置住宅区,是全国唯一设施无障碍、残健融合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现有学生1400余人,吸纳了包括尚婷在内的地震灾区肢残学生92名。
“我以后想去广州师范学院读心理学,做一名心理医生,帮助更多的人。”16岁的尚婷说话时脸上绽放着笑容。
此外,“汶川数十位的哥满载物资赶赴芦山”,“512地震断腿女教师成芦山灾区志愿者”,这些从芦山震区传出的新闻又折射出,这个社会曾经输送给一方的温暖,正在换来感恩之心的传递。
从汶川到芦山,在民族伤痕的代价中回首五年,除了生离死别的悲痛和砥砺前行的勇气,如果说灾难还能给这个国家留下些什么的话,那么,痛定思痛的反省似乎更具价值。
芦山地震发生后,关于“芦山地震是否是汶川地震余震”的话题一度引发社会争论,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监测部门再度遭遇“边救灾边挨骂”的尴尬。“怎样跑在地震前头”,这不仅是科研领域面临的挑战,更是关乎无数生命逃离灾难的大问题。
同样的尴尬还发生在慈善领域。五年前,民众曾质疑明星人物的捐款缩水,五年后,被网友连声喊“滚”的却换成了曾经备受信赖的官办慈善机构。如何让爱心在阳光下传递?冷暖交织中的中国慈善界需要思考。
不得不注意,芦山地震的救援中,志愿救灾的车辆造成了“爱心大拥堵”,新媒体在“信息救灾”和“助推谣言”中同时展现出利和弊。多灾多难的历史,让中国人从来不缺战胜灾难的勇气,但是当灾难突袭时,公众满腔热忱的参与意识,还需要科学理性的培养。
多难兴邦。这句话可释为,一个民族能够在灾难中汲取奋发图强的动力,也可理解为,一个国家可以在灾难中获得改进自身的机会。
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留下的可贵精神,不能只用在救灾之际,用悲惨换来的教训警醒,更不能因为灾情平复而成过眼云烟。只有铭记这些,这个社会对过往灾难的祭奠才更具意义。
(作者:阚枫)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2011年聊城国税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 以增量优化带存量调整 聊城优化投资蓄力发展
- 聊城扎实开展综合整治活动 公路通行环境明显改善
- 聊城招商引资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
- 聊城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今年完成造林面积12万亩
- 聊城青年渠土路坑洼难行 居民有苦难言
- 市十二次党代会举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会议
- 教育部公布最新全国普通高校名单 聊城有两高校具招生资格
- 聊城技工院校收费有了新标准 退学可部分退费
- 聊城城区道路改造工程进入尾声 11条主次干道全部完成改造
- 聊城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力度 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 “十一”期间 聊城24家A级景区门票不提价
- 聊城大学百人受访 大学生恋爱观家长可看一看
- 第十六届聊城市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表彰公示
- 聊城获中央财政担保业务补助资金235万
- 聊城刘先生轻信“中国好声音”获奖信息 被骗一万元
- 邮政监管机构招考21日报名 涉聊岗位有两个
- 元宵节聊城城区主要文化活动出炉
- 5月聊城CPI涨幅创近三年新低 “抗通胀”或让位“稳增长”
- 张玉华夫妇被媒体包围的日子:幸福在于坚持
- “同工同酬”到底有多远?
- 男子50万“寻”代孕妈妈 冠县女子被骗两千元
- 聊城民营经济“11236”工程启动 力争“十二五”末跨入全省中等
- 聊城公共场所夏季“体温”正常
- 聊城加强中小学学生装价格管理
- 大学生参军退役复学最高可获6000元学费资助
- 聊城CPI继续保持“0时代” 同比上涨0.9%
- 建设幸福和谐城市——以人为本打造民生城建的聊城实践
- 提振精气神塑造新形象 聊城争当文化繁荣先行区
- 拿出来“晒晒” 聊城老年人有何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