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家庭农场”背后的土地流转变局
“家庭农场”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其背后蕴含着农村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不过,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土地,因而土地流转成为落实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可以从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的变化中找出端倪。
一个村 超半数村民外出务工 土地出租以实物结算
茌平县杜郎口镇四新村776口人的村庄,外出务工超过400人。
后来,刘延廷等人发起成立了茌平县八仙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刘瑞勇弟兄三个组建了“农信合作社”。
合作社不仅“打包”租下全村1450亩地,还把附近北付等4个村、802户村民的4550亩一块租了过来,劳动力一下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
合作社推行了“租金保底、听涨不听降、随行就市、统一结算”的“实物地租”模式。
具体说就是,农户与所在村签订土地流转委托协议后,两家合作社再与村委会签订“集体合同”,约定每年6月8日,按每亩1000市斤小麦的价格,现金结算。
值得注意的是,小麦价低时,执行每斤1.06元最低保护价;价高时,按当年1月1日小麦市场价结算,先由合作社把资金拨付到村委会账户,然后一一兑付农户。
当初茌平县杜郎口镇党委书记庞顺汉考虑到,如果固定用钱支付,通货膨胀因素会使地租贬值,损害农民利益,从而建议合作社推行“实物地租”。
农信合作社的刘瑞刚说:“原来种地少,农药、化肥、种子是一瓶瓶、一袋袋地买,是零售价,现在种地多,团购享受批发价。我算过,这1000亩地每年能节省农资开销15万元。”
农信合作社还将标准化种植、绿色理念引入“农场”,眼下他们种植的西红柿、豆角等18种蔬菜已进入县城的6家超市,并远销济南、天津等20多个大中城市,单亩蔬菜年效益突破5000元。
茌平县八仙药材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延廷说,合作社的5000亩土地都种上中药材,平均亩效益3000元。
四新村成立合作社则是用规模种植破解“用工荒”的有效办法,让想种地的多种地,外出打工的安心挣钱,而且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
一个镇 超一成耕地已经流转 产业化经营趋向明显
近期,茌平县贾寨镇对农村土地流转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茌平县贾寨镇37个行政村,2.6万农业人口,7100余户,土地总面积5.6万亩,其中耕地4.2万亩,人均耕地1.6亩,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报告显示,近几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4800亩,占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11.5%,参与流转的承包户达1000余户,占家庭承包户的16%。
报告谈到土地流转形式时指出,在流转的4800亩中,转包方式流转的2亩、出租方式流转的3318亩、互换方式流转的689.4亩、入股方式流转的12亩、其他形式流转的63.6亩、委托代耕的750亩。
在土地流转实践中,后付村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委会对农户流转土地实行 “半委托代耕”即村委会与农户签订代耕代收代防病虫协议,托管期为一年,收益归农户,村委会向农户收取260元/亩的费用。
报告中提到,近几年来,受茌平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农业产业政策的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明显趋向于产业化规模经营。
耿店村成了绿冠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蔬菜精包装加工厂、绿源蔬菜批发市场。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00多户,带动本镇及周边乡镇农民5000多户。
另外,土地流转多以口头协议为主,不过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不断深入宣传和贯彻落实,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维权意识增强,流转合同也有少数以书面形式签订。
目前,贾寨镇实现了以单纯种植业为主、单一产业发展格局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转变,全镇已形成以林业生产、冬暖棚和畜牧养殖为主的三大产业格局。
全镇拥有冬暖棚已达6000余座,20000亩片林大方,3个畜牧养殖生产小区,规模养殖户达132户,现有冬暖棚6000余座,12个棚菜专业村,仅棚菜一项,全镇人均增收1200元。
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涉农企业应运而生。绿源蔬菜批发市场,年销售蔬菜3600余吨。绿冠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精包装加工厂、低温冷藏库,去年一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
土地流转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通过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农民放下土地包袱,全镇每年有7000多人外出打工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
一个县 十余万农民脱田进城 催生七千多种植大户
2009年起,茌平县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加速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进土地集约化进程。
茌平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出转包、出租、互换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引导致富能人和种植大户发展规模经营,并对从事农业经营50亩以上的给予以奖代补。
茌平县以土地流转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1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土地流转中心”,免费提供土地确权登记、信息发布、价值评估、合同订立等“一条龙”服务,县财政连续3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支持种粮大户扩大种植规模、兴办家庭农场。
规模种植,为束缚在土地上的劳动力“松了绑”。统计表明,茌平县有5万农户告别耕作多年的承包田,10万余人进城务工经商,而大户们的机耕、机收率近100%。
2012年,茌平县又为1200多户农户成功办理6000余亩土地流转手续,30余家种粮大户拿到5万到10万元不等的奖金,使全县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超过7000户。
这些大户中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30岁出头,全是青壮年,科技意识比较强,其中年效益过10万元的“田老板”有200多人。
提高一下统计标准,全县50亩以上的种养大户增加到600户,像刘瑞勇这样的过千亩大户就有5户,规模经营面积30万亩,其中小麦面积24万余亩。
值得注意的是,茌平县对土地流转模式进行了探索。比如,杜郎口四新村的模式,是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型合作制。农民承包的土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一部分农民获得“租金”后安心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既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又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记者 孙克峰)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市篮球运动协会今日成立
- 聊城兴华西路一饭店被砸
- 聊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 “龙票”今日9时聊城开售 1套1枚面值1.20元
- 聊城:寒假未到 辅导班已火
- 聊城一千人村庄情暖人间 两年三次集体献血
- 聊城一超市被抢三年竟未报警 逃犯落网牵出抢劫团伙
- (东阿)“过河拆桥”:大车经过 桥面轰然坍塌
- 聊城电建工程获全国大奖
- 聊城一对男女青年凌晨双双跳进运河殒命
- 聊城柳园南路开始大修 9月20日前通车
- 冠县发现罕见宋代僧人砖室墓
- 东阿药王山“九九重阳节”庙会隆重开幕:为期四天
- 聊城半挂车与摩托车相撞 一男子当场死亡
- 搬走了垃圾站改不掉坏习惯 聊城湖北小区东门垃圾依旧堵路
- 聊城:老干部李寅堂的文化晚年
- 东阿杂技梦圆央视元宵晚会
- 聊城将成立政府法律顾问室 副市长均配法律顾问
- 聊城小产权房卖不动 回迁房跟着遭殃
- 记者走访聊城苹果主产区:咱这用的苹果袋不含药
- 聊城7名“老赖”名单曝光
- 两会看“点”更要看“圈”【张洪泉】
- 聊城构建价格预警体系 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稳定
- 聊城癌症老人:生命最后 我要谢谢他们
- 聊城检验检疫部门:输伊朗法检工业品将实施装运前检验
- 聊城多管齐下抓禁毒 破获各类毒品案件42起
- 阳谷“精神病”男子一夜间杀害妻子儿女获罪
- 高唐:水表冻裂竟致停水近一个月 200多户居民无奈提水喝
- 聊城汽车总站开通冠县梨园旅游专线班车
- 聊城0号柴油涨至7.32元/升 97号汽油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