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文明街:小巷的非凡史话

发布:2012-11-12 9:21:32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位于楼西大街路北的文明街,长约250米,宽4余米,为南北通道。因与旧时的府文庙隔街相对而得名。
    93岁的古城老居民朱成德说,民国年间文明街居民不多,不足十户。老人仔细回忆着街巷里的人家:路东有申家、黄家、郑家及周家;路西则有孙家、傅家、安家等……

    名人:“周大老爷”周祖澜得民众拥戴

    “街上的周姓人家是名门大户,也是书香门第,出过不少名人,最著名的是周祖澜。”朱成德对周祖澜由衷的敬佩。

    周姓宅院,位于街南段路东,是开明绅士周祖澜的祖居。周祖澜,字荫泉,为清朝廪贡中书科中书。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任京议员,后解职回乡,终生未再出仕。他常以乡绅身份参与地方公益事务,积极热心,数十年如一日,造福桑梓,惠及商民,民众感怀称颂,亲切地称呼他为“周大老爷”。

    朱成德接着说:“民众感念周祖澜的善行,公议为其树立德政碑,此碑立在了县政府门侧。”

    关于周祖澜的事迹,古城历史研究专家高文广补充说,曾有八路军战士找到周祖澜,打算将范筑先棺木从古城内“盗”出,移至解放区。周祖澜理解抗日军民对范筑先将军的敬仰之情,同意帮忙,后因患病,卧床不起,此事作罢。

    名医:傅斯侨医术高超闻名乡里

    92岁的东钱庄钱安民老人,少年时代在古城居住,据他讲,周祖澜的岳父叫傅斯侨,与周家对门住。

    “傅斯侨是著名中医,他医术高明。”朱成德介绍,傅斯侨,字润臣,生于古楼北相府街,后置宅于文明街路西。同治年贡生,官至直隶州知州。为人刚正不阿,深恶官场的蝇营狗苟、腐败黑暗,终于弃官行医,又因医术高超而闻名乡里。

    “同治十二年(1873年),傅斯侨到济南继续行医,山东巡抚等省城官吏常去问诊。他的医术医德誉满泉城,后卒于济南。”朱成德回忆说。

    “街南首路西孙家,祖籍绍兴,祖上是县衙内出名的师爷。民国年间,孙家的孙凤山开设了西药铺。”朱成德说,“西药铺门面朝南,只有一间店面,因是筒子屋,面积并不小,药物品种比较全。”

    孙氏后人、71岁的孙元芳介绍说,孙凤山的西药房字号是“万春堂”。当时西药房在聊城比较少见,尚属一种比较特殊的行当。

    秘闻:转送抗日情报的平凡人家

    民国年间,街上居民有个叫王金芳的,他们夫妻两人以卖烟为生。

    “这个烟馆很小,平日来买烟的人也不多。这对夫妻憨厚稳重,在人们眼中很平常。但是他们却秘密做着革命工作。”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介绍说。

    高文广曾访问过革命老人刘玉祥,他是抗日战争时期冀南解放区第七军分区聊城县情报站站长,据他回忆,王金芳夫妇都是情报员,烟馆是一个情报联络点。城内其他情报员将搜集到的情报送到这里,城外情报员再从这里取走,送到上级情报机构。

    另据刘玉祥老人的回忆文章记录:情报员曾“盗”来伪治安军十七团的人员编制名单送到王金芳家;县情报站曾经在王金芳家开会商议营救被捕同志的方案……

    “王金芳夫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默默地做了一份工作,生前没有报酬,死后没有名誉认证。他们才是中国革命真正的无私奉献者!”高文广赞叹道。

    景观:傅作义将军曾登天桥观光

    据清宣统二年《聊城县志》记载,文明街南口曾有文明坊,后来牌坊倒塌,清末时尚存一通“文明碑”。

    文明街中段原有丁字路口,坐西为关帝庙,东去是袁宅街。“关帝庙仅有一间房屋,庙中有关羽塑像,左右分立关平及周仓。那时的小庙有人管理,平常庙门关闭,只逢年过节才向民众开放。”朱成德说,庙前悬着写有“中天玉帝”四字的旗帜,门两侧有一副对联——“吴宫花草埋幽径,魏国山河伴夕阳”,意为关羽乃蜀汉名将,有气吞孙吴、曹魏的气势。孙元芳说,上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文明街中段上空有座木质天桥,它由路西专署大院通向路东地委大院。天桥高约三米,宽一米半左右。“天桥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在两院往来。”

    高文广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聊城视察工作的不少国家级、省级领导人登临过这个天桥。“有一篇革命历史回忆录明确写道:1953年,著名爱国将领、水利部部长,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傅作义将军曾登上天桥观光、散步。”(延晓平)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