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抗战“血水井”惨案: 二十位同胞冤魂在哭泣
图为冠县桑阿镇前李赵庄村党支部书记李金魁介绍“血水井”惨案。 陈金路 摄
前李赵庄村干部向记者介绍“血水井”惨案。 陈金路 摄
日伪军把手无寸铁的村民推进水井中
用机枪扫射、手榴弹炸、点火烧、磨扇砸……
“真惨啊!20个无辜的村民被日本鬼子推进井里,活活地被炸死、砸死……”
8月20日下午,在冠县桑阿镇前李赵庄村村头一片大豆地里,村党支部书记李金魁指着一眼枯井对聊城晚报记者说。
在枯井旁边有一石碑,上面刻着“血水井”三个醒目大字。72年前,侵华日军就在这里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后来人们称之为“血水井”惨案。
日军发动大规模“铁壁合围”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后期阶段。地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带的冠县,军民抗日热潮空前高涨。
当时,冠县南部以白塔集、赵庄为中心的周围二十几个村庄,是冠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也是鲁西北党、政、军机关和抗日武装部队的常驻地。
尤其是白塔集,在冠县首先组织起青抗先小组,并和附近村庄的青抗先队员一起,拔电杆,割电线,破坏敌人交通,袭扰敌人的炮楼、据点,日伪军对这一带群众早就恨之入骨。
日寇为摧毁我党、政、军领导机关,消灭抗日武装,1943年6月10日,调集了邱县、冠县、馆陶、临清、聊城、堂邑、寿张、阳谷、莘县、南乐、大名等11个县约14500名日伪军、22辆汽车、200匹战马及坦克等,兵分15路,以白塔集、赵庄作为主要合击点进行大围剿,妄图一举扑灭根据地的抗日火焰。这也是日军在冠南抗日根据地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铁壁合围”。
10日黎明,敌人开始缩小合围圈。这一带的群众发觉后,纷纷离家出走。军分区主力和回民支队及县、区武装分别跳至外线,主动打击敌人。
民兵、自卫队四处袭扰敌人,积极配合。军分区警卫排在王六庄与日军遭遇,2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在前李赵庄村搜查八路军
上午9时左右,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日伪军,将未来得及逃难的群众合围在前李赵庄村内。
敌人首先在村内进行大搜捕,继而烧杀抢掠,整个村子一片混乱。
“我们村也是抗日根据地,驻守了一些八路军和伤员,日伪军主要是来搜查八路军,但是,群众都不说。”前李赵庄村村民李书振说,对于这段历史,他的大爷李金忠曾多次给他讲起。
李金忠今年87岁了,是目前唯一健在且又经历过此事的人。
据李书振介绍,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李金忠已是抗联地下联络员,曾抬过担架,爬上电线杆割过敌人的电线。日伪军合围前李赵村时,李金忠就目睹了日军的暴行。
日伪军大搜捕时,逐个查看村民的手掌和食指,一旦发现村民手掌没有茧子或者食指(扣动扳机时摩擦部位)有茧子的,就会被怀疑是抗日干部或抗联战士。
那天10时左右,躲藏在村西头李长山家的20名男性群众被敌人发现。
其中有一位是七七事变前,从白塔集逃来投靠亲戚的中医大夫廉吉章(河北省武安县人),后由亲戚资助在白塔集南街开了个中药铺,夫妻以此来维持生活。
经搜查盘询,敌人发现他的手上没有老茧,身上还带有一些冀南纸币,说话又是外地口音,便断定他是抗日干部,其他19人是八路军战士。于是,敌人把他们带到村西日军临时指挥部所在地。
20名无辜村民被屠杀井中
中午12时左右,在日伪军刺刀威逼下,廉吉章等20名群众被敌人押到100余名日伪军层层包围的村西一处水井旁。
十几分钟后,日军头目一挥手,两名日伪军架起一名村民就向井口走去,村民极力挣脱,被其他日伪军用枪托猛击了几下头部,血随即顺着脖子流下来,这个村民被推进了井里。
随后,一位位村民虽然奋力挣扎,但最终都没有逃脱日军的魔掌,他们全部被推进了水井中。
20名手无寸铁的村民被残忍地推进了井里,日伪军不时向井内用枪扫射,还将拉开引信的手榴弹投进井里。其间,日军将水井旁的麦秸点燃后投入井内,听到井内不时传来的哀号声,几名日军却拍着手绕着井口边跳边笑。
看着井内还有浮出水面挣扎的村民,日军最后又将水井边压辘轳架的5块磨扇掀到井内……直到下午3时,日伪军才离开前李赵庄。
在这次合围中,日军不仅在前李赵村制造了“血水井”惨案,还在村内村外枪杀了群众12名,抓走几十人为他们运送抢劫的财物,有的一直未归。
血水浇湿大片农田
日军撤离后,外出避难的村民相继回来。与此同时,村民开始从井里打捞被害群众的尸体。
人们用铁钩子和麻绳打捞,由于水深,他们只打捞上两具死尸,捞上来的死尸,一个头部只剩下嘴巴,是最后推到井下的刘寺地村的曹玉美;另一个被炸得面目全非,后经多人辨认,是白塔集的李帮业。
6月12日一早,村民李惠泉、李和领、李惠昌、李金忠和井主人李亭志等又来打捞死难群众。
被捞出的死者,陈尸原野,惨状令人目不忍睹,有的一丝不挂,有的只有上衣而没有下衣,有的身上有刀伤,有的头部有弹洞,有的肢体残缺,有的肠子流出腹外,有的全身血肉模糊。
死者亲属及围观的群众,看到自己的亲人和同胞这等惨状,无不痛哭欲绝。
“用辘轳绞上来的井水,全是鲜红的血水,弄了两三天井水才变干净。”李书振说,当时,这眼井旁边是菜地,打捞遇害群众时,井里的血水浇湿了一大片田地。
后来,当地政府和群众为了悼念死者,将此井命名为“血水井”,以示后人,不要忘记那段悲惨的历史。
72年过去了,“血水井”虽然已变成枯井,但是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血水井’是侵华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铁证,已被列为县级和市级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应该好好地加以保护。”李书振说,现在“血水井”中已淤积很多泥土,如果在这里建一个建纪念馆或纪念亭就好了,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 “血水井”,让世代子孙牢记国耻……
(记者 岳耀军 陈金路 通讯员 郭英集)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冠县举办文化下乡书画展 赵庆忠出席
- 古城片区建设步伐加快 多个地块12月底可单体完工
- 阿城小村:城垣下的古老传说
- 聊城:同时抖起16个空竹 六旬老人有绝活
- 6月聊城住宅均价4072元/平方米
- 聊城张自忠纪念馆再添新展品 为研究抗战增添史料
- 市总工会走访慰问劳模 王改真参加
- 聊城:节前花卉 两极分化
- 聊城:文化惠民“三千”工程超额完成
- 聊城冠县加大钢铁企业污染防治工作 95%整改到位
- 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聊城全省第二
- 一家人病4口 聊城阳谷七旬女人50年辛劳支起一个家
- 聊城组织海河迎检模拟考核 90个项目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 乡村美了 群众笑了——聊城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带来的大变化
- 聊城一公益组织十余名志愿者看望孤残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