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聊城论剑 探讨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
聊城齐鲁网8月25日讯(实习记者 左新新)24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展开讨论会。当天下午,分“运河文化的内涵与学术价值”、“运河遗产保护、文化景观、文化产业类”、“运河工程、河道变迁类”三大议题,专家学者分组讨论。
在阿尔卡迪亚会议中心第四会议室,来自中外的20余名历史学家就运河遗产的市场开发、运河文化产业利用、文化遗产旅游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小组会议讨论中
分组会议分两组进行,第一组与会人员中,中共临清市委委员、临清市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井扬发表选题《打造运河商都品牌,保护临清明清古城》,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表达了对临清城市形象发展的观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兵强讲解《大运河郑州段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以以往对郑州段大运河开发利用的经验为例,对比聊城段大运河,提出运河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和教训。其他与会专家相继发言,就运河保护和文化产业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会议由原文化局原副调研员、文研室主任陈昆麟老先生主持,济南社会科学院所长王征为会议评议。
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李丹妮发言
在接下来的第二小组会议中,近20位学者参与讨论。济南大学副教授王晓华女士 演讲《从“文化+”的角度浅议运河聊城段文化产业带布局》,从新的角度为聊城运河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清义讲解《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运河遗产利用中的矛盾和遗产保护利用的建议;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李丹妮女士,全程中文演讲,讲述《留取遗骨照汗青:人类遗存和文化产业管理》,从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化遗产。
经过数个小时的激烈讨论后,会场三个讨论组分别派代表对讨论成果进行评议,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教授、首席专家王云为会议做最后总结。
“此次大会汇集来自中外的70多位学者,收到共计60余篇论文。各位专家学者的论题从宏观到微观、从先秦到当代,从恐怖主义到现代保护。各家言论海纳百川,学术碰撞也不乏新的见解。希望通过明天一天的巡游考察,各位专家能更深入了解水城文化”,王云说。
25日,聊城市在古城区和临清分别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的传统节目,以彰显水城文化底蕴。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扶贫 变“输血”救助为项目“造血”
- 国道105线东阿茌平段大修工程启动
- 冠县突查违法排污企业 严防关停企业死灰复燃
- 徐景颜主持市委常委会议 研究市“两会”有关事宜等
- 小区地下室起火 疑因电动车充电电池爆炸引起
- 聊城男孩离家出走 静思一周后回家
- 王忠林检查东昌湖景区环境整治工作时强调 提升景区档次和功能
- 聊城公务员报名下午4时结束
- 聊城要实现“中心之外无审批”
- 聊城昨日投入运营200台新能源公交车
- 聊城筹备金融创新大会 冯艺东参加
- 天气渐凉 您用的电暖宝,安全吗?
- 聊城一女子公园散步被打 因街坊疑其“不正经”
- 聊城棚户区改造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确保按时保质建成
- 东阿一百多亩娃娃菜滞销 村民为销路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