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每个行政村每年须放12场电影
本报讯 6月30日上午,聊城市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现场会召开,会议透露,《山东省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实施细则(试行)》7月1日起施行,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原则,聊城将执行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标准,每个行政村每年放映12场电影。
据市文广新局局长杨达介绍,2014年,聊城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作为一项常态化“惠民工程”,列入年度全市“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予以安排。今年,又把“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列入“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6件实事之一。
据悉,2014年,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有效场次达61459余场,观众达600万人次。
根据《细则》,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原则,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执行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标准,每个行政村每年放映12场电影。需要说明的是,“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不一定月月每村放映一场电影,它是个平均数,受季节和天气影响,冬季、农忙季节的月份以及恶劣天气时可以不放映,而在夏季和农闲季节可以一个月放映两场,但一次不能超过两部长片(两场)。
《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中央财政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基层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我省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享受政府专项资金补贴,按照东、中、西部分别为20%、40%、60%的标准予以补助,不足部分分别由市、县两级补齐,补贴资金采取专款专用,并且及时足额到位。
《细则》明确,应不断改善放映条件和环境,鼓励行政村建设室外固定放映点,并积极推动向室内固定放映点的过渡。固定放映点应配置固定银幕架、配电箱和宣传栏等设施。
同时,《细则》明确每部影片放映开始时,应保证监管模块摄像头正对银幕中心并不被遮挡,由模块自动采集银幕照片。固定放映点应采集村名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标识,以便于监管平台实时监管,并将平台公布的放映场次数据作为补贴资金发放的依据。
据悉,10月1日前,各县(市、区)将对辖区内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情况和开展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整治,市文广新局将在明查暗访的基础上对情况进行通报。
(陈金路 孟伟)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市2015年所有小学生穿上荧光衣 让出行更加安全
- 高唐县农机商城20多家商户被物业断电
- 卫生部上消化道肿瘤免费筛查项目落户聊城3年 发现癌症患者56人
- 尾随银行取款人半路抢劫 莘县警方打掉一抢劫团伙
- 每月10元卫生费,聊城香江市场商户该不该交?
- 供销社门前小商贩占道 城管划界解决
- 二本志愿填报系统拥堵 时间延长至22日24:00
- 全国第二批新闻采编人员岗位考试
- 国家老促会认定聊城为革命老区
- 聊城:家电节能补贴展开消费者理性应对
- 第十届中国名校长高峰会议在杜郎口中学召开
- 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布 聊城19项成果获奖
- 东昌府区400余名预征新兵接受入伍前训练
- 今天高温明日降雨 “桑拿天”越来越近了
- 维修徒骇河博平北关大桥 消除交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