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95岁老人回忆抗战辛酸往事 离别成永别
“我真恨日本人,他们害死了我的父母和百姓。”6月11日上午,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王月河村一个农家小院里,96岁的宋山云老人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所经历的辛酸往事。
被抓壮丁,受尽屈辱
1939年10月,日军用两枚小钢炮打掉了堂邑县城的西北角楼,占领了堂邑县城。从此,附近村庄的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王月河村离堂邑县城只有10里地,日伪军隔三差五地就进村扫荡,抢牲口夺粮食。因为离县城近,日伪军还经常到村子里来抓壮丁,宋山云就多次被抓壮丁,修工事。被抓壮丁的他们根本就填不饱肚子,还要受到非人的打骂。同村的宋小七在干活时,被一个脾气暴躁的日本兵用刺刀在他背上捅了三刀。奄奄一息的宋小七被日伪军抬着扔到了沟里,宋山云和同村的村民趁着天黑,把他从沟里背回家去,在床上趴了两个月,总算是捡回一条命。
日本人对老百姓非常残忍。一天,宋云山被抓到堂邑县城十字街修工事,亲眼看到一个穿着和服的日本人,带着军犬耀武扬威地走来走去,走出去很远了,日本人突然对军犬下了口令,军犬像风一样冲了过来,扑倒一个40多岁的男人撕咬起来。周围的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眼睁睁地看着那个人被咬得血肉模糊,而日本人得意大笑。
逃荒东北,离别成永别
自从日本人来了以后,男人被抓了壮丁,没有人劳动,地里收成越来越差,好不容易收点粮食,也被日伪军抢夺而去,生活非常困苦。
1943年夏,鲁西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都揭不开锅了,吃树叶、树皮,地里的野菜、草根都被挖光了,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不能继续留在村里了,宋山云和同村7个年轻人一起去东北逃荒。
当年8月,鲁西地区连下了十几天的大雨,让卫河、漳河等河流水位暴涨。驻扎在临清的日军在水中投放了霍乱病毒,决堤放水,洪水所到之处瘟疫横行。患病的人上吐下泻,几个小时内就会不治而亡,许多村庄一夜之间死亡上百人,出现了“早死有人埋、晚死无人抬”的悲惨景象。
参军入伍,跟着共产党打天下
宋山云和同村伙伴一路乞讨到达沈阳。为谋生进入日本人开办的窑厂里干活,后来,又被抓到煤矿去挖煤,不仅工作繁重,还要忍受日本监工的拳打脚踢。一天深夜,实在忍受不了折磨的宋山云逃了出来,正好遇到了八路军。宋山云见到八路军就像见到亲人一样,他带着八路军把煤矿里的伙伴们解救了出来。
1945年初,宋山云正式参军入伍,加入东北抗日联军。白天,他跟着部队训练、打鬼子,晚上,他在部队识字班里学习读书识字,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学会识字,并给自己取名叫宋山云。
日本投降后,宋山云跟随部队收缴日军的枪械。在一个偏远据点,日军没有收到上级命令,拒不缴枪,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枪战。宋山云同村的一个伙伴不幸被击中阵亡,愤怒的宋山云和战友们全歼了据点里的日军。
赶走了日本人之后,宋山云又跟随部队南下,参加了解放战役,天津、北京、开封……足迹踏遍了祖国大地。1950年,解放海南岛之后,思乡心切的他,复员回到了家乡,家里却只剩下他一个人。当年8个出去逃荒的人,也只有他自己活着回来。
(本报记者 朱玉东 本报通讯员 徐 丽 李凤国)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高唐 “巾帼”女工展风采 技能比武促提升
- 聊城民营博物馆探索文化产业路
- 高点定位转型升级 聊城市强化物流强市项目建设
- 一组图片感动网友 除了晒富晒美 还能晒孝心
- 聊城:滨河大道停车场免费向市民开放
- 聊城:出生10余天的婴儿 雨夜被弃路边
- 冠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 节约资金1435万
- 聊城小礼拜寺街:每逢下雨天都要蹚水过
- 东昌湖仅指定地点固定时段可进行垂钓
- 聊城:取了钱不拔银行卡 车先生苦苦等失主
- 聊城各县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完成
- 政协委员给“中国式过马路”开药方
- 陈平在检查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时强调 全力快速向前推进
-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有规模有特色
- 聊城首家新建民办车检机构近日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