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救助站年均救助逾2000人 超8成为跨省救助
6月19日,是第三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当日,聊城市救助管理站向公众开放。据了解,目前,该站一年救助2000多人次,其中,跨省救助占比超过8成。这也成为社会救助的一种趋势。
在开放日活动现场,聊城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吉文、聊城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邢小爽等介绍了目前的救助情况。
今年是《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的第二年。根据办法,救助站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温馨的服务,包括流动救助、劝导救助,对求助人员提供接待、救助服务等。其中,2014年,聊城市救助管理站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2145人次,包括未成年人113人次,精神病人125人次,残疾人73人次,跨省救助1740人次。跨省救助占所有救助人次的超过8成。
据了解,跨省救助是“双向”的,既包括外地救助机构救助护送回来的聊城的流浪乞讨人员,也包括聊城的救助机构护送的外地的流浪乞讨人员。其中,跨省救助的大部分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家。
当下,信息源不足,仍是救助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人员有限,救助站对需要救助的智障人士,仍存在难以及时发现的情况。邢小爽说,目前,社会救助热线96008995免费拨打。市民在街头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应劝导其到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或帮助流浪乞讨人员拨打此免费救助热线。市救助管理站还有一部24小时的值班电话:0635-8240352,供市民拨打。
去年,在传统救助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该站延伸了救助服务网络,在城区9个临时救助点,33个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建立完善了的救助信息员队伍,同时与公安、市政、城管等部门加强了联动,发动环卫职工、公交出租司机、夜间安保人员等提供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线索,力争做到发现无盲点,救助无盲区。
目前,为保障受助人员在站内的安全,市救助站内设立了救助站警务室。救助站警务室与公安系统内部网络建立了链接,警务室有民警轮流值班,随时采集被救助者的身份特征信息,核查求助人员的户籍、身份,协助救助站追查犯罪嫌疑人和失踪人员,并协助救助站接待、甄别救助对象。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7000多名考生周末将参加春季高考
- 三大载体支撑跨越赶超 聊城搭建大发展强力平台
- 今年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领开始
- 聊城公布10个反规避执行典型案例 离婚时间泄露“老赖”“零财产”谎言
- Duang!聊城中小学开学啦 部分时段路段又要堵了
- 今天高温明日降雨 “桑拿天”越来越近了
- 聊城200名困难职工免费学技能
- 陈平在市计生工作会上强调 积极作为抓实做好
- 国庆临近 聊城出境游价格普涨一至两成
- 东营市纪委来聊考察 张宝泉出席座谈会
- 聊城:辗转近半个中国 只盼妻儿早归
- 聊城查处黄标车违规上路30余起
- 楼下空地成了部分业主的“自留地”
- 聊城:11月查处涉药案件292起
- 山东二本二次征集志愿28日填报 部分院校生源缺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