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人讲述那些年的高考情怀 “挑着粪筐也得有文化”
昨日是高考首日。2.68万余名聊城考生踏入考场,接受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考验。
我们大都经历过高考,但是不同年代的人,对高考有着不一样的情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看看几名不同年代的高考经历者,听他们讲述属于他们的高考故事。
“就算不上学了,挑着粪筐也得有文化”
讲述人:李佑华 教育行业退休干部
高考时间:1963年
“那时候高考可不像现在这么惊天动地的。”回忆起1963年参加高考,今年75岁的李佑华老人感慨万千。
老家在阳谷的李佑华,因为从小学习特别好,初中毕业后,被保送到聊城一中。李佑华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很多人都吃不上饭,日子过得很苦。那几年在学校,最困难的日子,他们每天只能吃煮熟的菜叶和地瓜梗,能吃上窝窝头就感觉很满足了。
“我们高考时可不像现在,又怕噪音干扰,又是交通管制的,我们高考那几天和平常没什么区别。”李佑华说,高考那几天,他和其他的同学像往常一样,早晨起来,从山陕会馆的宿舍,走着去运河对面的教室,等值班的学生从学校伙房把饭打来,然后他们拿着碗排队领饭,吃完饭就坐在教室等待考试。
“那个时候考试和现在大不一样,都是两人一桌,老师也不用调换着监场,但是考生都很自觉,谁也不看谁的。”李佑华清楚地记得那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五一日记》。
李佑华告诉记者,考完试之后,他并没有对成绩有多大的期待。
“当时的想法是,就算不上学了,挑着粪筐也得有文化。”本来打算在家种地的他,后来去学校问消息,老师说他考上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才走进了大学校门。
“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
讲述人:徐振昌(化名) 退休教师
高考时间:1977年
1966年6月份,正在聊城一所高中上高三的徐振昌即将毕业参加高考。可是,就在高考前的半个月,学校突然停课,开展“文化大革命”。在学校闹了两年“革命”后,他回冠县农村老家种地,一年后的一个机会,去了当地一所民办学校当老师。
1977年,放学回家的徐振昌在收音机中,听到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他顿时兴奋起来,觉得自己有希望了,一定要去参加考试。
“当时学校的领导,不想让我报名,觉得我当时的工作也不错,以后转正了,日子会更好过。”徐振昌有些犹豫,因为当时他已经成了家,有了孩子,撇家舍业去考试,他有些不忍心。犹豫了一段时间后,徐振昌还是决定去参加考试。
“因为白天要工作,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复习,晚上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瞪一会儿,醒来再继续看书。”就这样,准备了不到半个月,徐振昌去参加了7月20日的全国高考。徐振昌说,幸亏“文化大革命”之前在学校学了点真东西,后来又当民办教师,很多知识没有忘记,高考成绩公布后,他自己都被惊呆了,竟然考了320多分,这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高分了。最后,徐振昌很顺利地被山东师范学院(现山东师范大学)录取,他也是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批被山东师范学院录取的学生。
提及当年的高考,徐振昌说,当年的考生很多,而且年龄参差不齐,小到十五六岁,大到30多岁都有。“因为停止高考那11年,积攒的考生太多了。”虽然考生多,但是考场上,考生都很自觉,没有人作弊,整个考场上,只听见笔在纸上划过发出的“沙沙”声。
“1977年恢复高考,往大了说是挽救了国家,拯救了民族;往小了说是搭救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一生。”徐振昌说。
“高考既紧张又刺激”
讲述人:张文会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高考时间:1984年
1963年,张文会出生在聊城阳谷四棚乡的普通家庭中。年幼时,跟着父母到吉林的农村生活。
高中时期,张文会的心中就一直有一个理想,考取一所好的农业大学,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让农民从沉重、劳累、贫困的生活之中解脱出来。
张文会笑着回忆说:“小时候希望自己长大成为一名管理农业的县长。”怀揣着这样的理想,在填报志愿时,张文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农业大学(后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的植物遗传育种专业。
“既紧张又刺激。”回忆起当年的高考经历,张文会说,考试前一天,他跟班上的同学到离学校5里地的另一所中学看考场,因为当时住校,没有自行车,高考那几天只能徒步去考场。“来回得走将近一个小时。”
高考首日,坐在考场上的张文会突然紧张起来,当监考老师把试卷发到手里时,他脑袋一片空白。但因为平时成绩好,加上及时调节了情绪,那年高考,张文会考出了不错的成绩,顺利被北京农业大学录取。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张文会想深入基层从事农业技术工作。但是事与愿违,在那个年代实行的工作分配制度下,他被分配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后来他又到日本留学,他潜心学习和研究,读取了环境修复工程专业和资源生物科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9月,张文会作为科研型人才被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聘,同时进行农业方面的研究。
(记者 梁营营)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陈光标砸电动车或为卖空气【张洪泉】
- 蓝天白云 午后暖阳 周末好天气 置办年货去
- 元旦聊城接待游客40.1万人次 总收入2.8亿元
- 莘县交警仅用两个小时破获肇事逃逸案
- “聊城腾计划”正式启动 推动电商产业发展
- 有人欢迎有人反对 小区欲开新大门引争议
- 大学生兼职不成 反被骗走2000余元
- 聊城市民疑遭报复:车胎被划破 还收恐吓纸条
- “十二五”期间 聊城重点打造四大产业聚集区
- 聊城百亿打造金属加工基地 为“一五二”产业基地添动力
- 聊城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 5家“黑职介”被取缔
- 十里营村墓碑主人家是明代聊城显赫望族
- 聊城政协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贾少勇出席
- 聊城今天气温将跌回冰点 冷空气来袭有霜冻
- 东昌府大队积极做好“五一”期间交通安全保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