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六旬母亲带残疾儿子拾荒40载 每天走几十公里
聊城齐鲁网6月4日讯(高唐台 郝淑宁)高唐县尹集镇小刘村的王一荣,以拾荒为生,四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儿子不言苦,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
不管天气阴晴冷暖,王一荣总是用轮椅推着儿子刘清桂,背负着数十斤的重物,拾遍大街小巷。一个个废弃的易拉罐,一张张无人问津的破报纸,都是她的目标,在她的手中都“变废为宝”,变成了她和儿子的全部生活依靠。
王一荣今年69岁,儿子刘清桂40岁,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能正常说话,手脚严重变形,只能跪着走路。20多年前,王一荣的老伴去世,当时她还年轻,有人就劝她再嫁,但是为了照顾儿子,她断然拒绝了。王一荣:“俺愿意守着孩子,俺不愿意再婚,我走了,孩子怎么办呀,俺怕俺孩子饿死。”
丈夫死后,王一荣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照顾儿子,王一荣只能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不能外出打工,为了母子二人的生活,王一荣选择带着儿子去拾荒。在她的家中,屋里为数不多的家具是母子二人捡拾的废品,院子里也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品。她推着儿子每天一大早出门,到晚上8点钟带着大包小包的废品回来,在外面一转就是一天。小刘村支书赵洪恩说:“她出门推的车子是自己改的,就是老自行车改的,前头小子坐着,大娘在后边推着,出去拾东西回来,垛的那个东西能赶上孩子高了,后边两个砗,怎么着也得摞的有60公分呗,摞一大垛,等回来的时候推着东西,再沉再远,也得推着家来,在道上走,谁也知道,一个妇女拉着孩子,还为了过日子,得吃,还得拾这些东西。”
二十年里,她走街穿巷不知疲倦地捡拾废纸、旧报纸、矿泉水瓶,走到哪里就捡到哪里,将儿子带来哪里,究竟走了多少路,她自己都没有计算过,但一天至少十几公里。农村的土路特别多,有时碰上施工、浇地的路段,更加难走,王一荣推着儿子,再加上带着大包小包的废品,时常摔倒。王一荣说:“有的时候,倒了摔着,摔着再扶起来,这个是常事,道也不行。有摔厉害的时候,大沟,摔得不能动弹了,头上摔得疙瘩溜球的。”
捡拾废品,有时候辛苦一天,只能卖几块钱,但是王一荣却特别乐观,她和儿子特别享受这种捡拾的乐趣。母子二人现在都享受着低保,再加上地里的收入,日子虽然特别紧吧,但对现在党的好政策却是赞不绝口。王一荣说:“政府给低保,给老年钱愣好,亏得共产党。”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东聊引水复线工程将于年底全线贯通
- 聊城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缓解 最大班额不超过60人
- 彩礼从万里挑七到万紫千红 订婚礼金连年看涨让人不堪重负
- 聊城上半年争取上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3764万元
- 【印象·台湾】因细节而美丽
- 形成合力破解难题 聊城打击“两非”出重拳
- 三问白岩松:“我爸是市长”系谣言 ?【张洪泉】
- 王忠林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 传达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聊城稳妥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 聊城全市实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跟踪
- 让“失独者”走出困境高唐问需“失独家庭”
- 聊城:井盖漏水严重 流到路上结了冰
- 聊城去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数达282万人
- 春季儿童丘疹性荨麻疹高发 每天二三十名小患者就诊
- 牢固树立“市区一体”意识 东昌府区城建重点项目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