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聊城白酒行业销售额达28亿元 地产白酒市场份额仅两成多
为期4天的第九届全国食品博览会聊城会场,5月25日下午闭幕。
本地主流白酒厂家,几乎全部参展此次食博会。“吃不饱!”这是聊城本地酒企一致的声音。
这些动辄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老酒厂,当下似乎真的遇到了一个坎。“最重要的是我们丢了自信。”一名本地酒企负责人说。
这不是危言耸听。相比2013年,不少酒企2014年的销售额拦腰斩。
来自聊城市糖酒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聊城白酒行业市场销售额超过28亿元,但是聊城本地酒销售额不足7亿元,市场份额仅有两成多。
本地酒两成多的市场份额,是一个尴尬的数据。远的不说,就比近邻德州,其本地酒市场份额能占到七成多。德州一个品牌白酒的年销售额,几乎是聊城本地所有白酒的总和。
聊城地产酒怎么啦?
“大腕”的聚会:
本地酒企高管
齐聚食博会
这些名字,在当地县市乃至全市大都是耳熟能详的:冠宜春、雁宾、孟尝君、景阳冈、东阿王、卫河王……
在刚刚闭幕的第九届全国食品博览会聊城会场上,上述提到名字的白酒品牌均“盛装”参展,展厅各具特色,文化气息浓厚,展出产品包罗各个档次:贵比茅台的有,每瓶低于10元的也有,中间则是庞大的一个系列,涵盖各个价位。
除了酒品的丰富、展厅的华丽,各个酒企几乎均派出主要负责人,出现在食博会上。
孟尝君酒业公司副总李军、东阿酒厂外销经理谷龙强、冠宜春酒业销售总公司总经理许德华、卫河酒业公司相关负责人郭永亮、醉一斗酒业销售总监李朝阳、景阳冈酒业副总刘进文等酒企高管均接受记者现场采访。
这些酒企高管,从食博会开始,直至5月25日下午闭幕撤展时,大都坚守在参展现场,热情地接待来宾,热情地邀请宾客品酒。撤展时,记者在一个摊位前看到,品酒喝空了7个酒瓶。
除此之外,聊城市糖酒协会会长孙立江、秘书长马晓康,也来到食博会现场,了解参展效果,倾听酒企的声音。更多的还是为酒企加油打气。
可以说,这一次食博会搭建了一个平台,让聊城本地主流酒企高管聚在一起,这是一次白酒行业名副其实的“大腕聚会”。
当下的困境:
销售额拦腰斩
市场前景缺乏信心
“今年1到3月份,勉强完成了销售计划,但到了4月,销售额下滑明显。从前4个月的总体来看,销售额距年初的计划有不小的差距。”上述一酒企高管告诉记者。
据其介绍,针对巨大的市场压力,该酒企的高端产品下降尤其明显。公司的宣传口号也一改以往的“高大上”,变得更亲民:聊城老百姓的酒。
记者了解到,提质不加价,成为本地酒企应对市场萧条的普遍做法。当这样的做法,市场并不买账。“不是春节,没有婚宴,平时卖酒很难。”一负责人说。
同时,市场更亲民,产品低端化,成为众多酒企的选择。其中,一家本地酒企甚至推出了6元/瓶的低端白酒,主打乡镇、农村等低端市场。但是,这样的“乡村路线”同样遭遇市场的挤压,与“牛二”、“老村长”等外地低端白酒相比,吸引力并不大。
据孙立江介绍,2014年,聊城白酒行业市场销售额超过28亿元,但是聊城本地酒销售额不足7亿元,且多是中低端产品,市场份额仅有两成多。这个数值,低于德州一个本地品牌的销售额。据了解,德州这个白酒品牌一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2014年,聊城一家白酒品牌销售额为5000万元,但几年前这一数值是一个亿。据了解,目前,聊城本地白酒一个品牌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仅有一两家。
财大气粗的逻辑,在白酒市场上同样适用。无论是市场宣传,还是优惠力度等,聊城本地白酒均无法与这些外地大品牌比拼。一酒企负责人称,在当下下行的行情下,本地酒企更是普遍缺乏信心。
自身的优势:
本地白酒品牌
有历史有文化
郭永亮说,本地白酒不是没有希望,自身的优势明显,如有为聊城人熟知的历史文化,有更贴近的亲情。这些优势是外地品牌白酒不具备的。
马晓康也持相似的观点:“聊城白酒企业,最早的解放前就存在了,大都有数十年的历史。这么多年,企业都走过来了,说明具备内功,酒的质量是受信赖的。”
但是,在白酒行业十年黄金期(业内相对一致的说法是2002年到2012年),聊城本地企业把握得并不好,没有抓住机会做大做强。而此时,外地众多品牌,恰恰抓住了这个黄金期,攻城略地,大举进入聊城占领了市场。
据业内可靠消息,一个外地品牌白酒在聊城创造了一个全国第一:销售额在全国地级市最大,其一个单品在聊城便实现1亿元的销售额。
曾经的辉煌:
聊城区域内
曾被本地白酒主宰
正如,本文上述所列举的那些本地白酒品牌,它们之所以至今仍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便是源于曾经创造的辉煌。
当然,聊城白酒历史上还有一些曾经响亮品牌,如今已被淡忘,或不复存在。
“如果本地人喝本地酒,就能足够养活这些酒厂。”一酒企负责人告诉聊城晚报记者,当下,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但在多年前,聊城各县(市、区),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无论是政府接待,还是百姓婚丧嫁娶用酒,都能见到当地白酒的身影。
但是,当下即便本地人,喝本地酒的比例也大不如以前。若干年前,聊城城区也曾被本地白酒主宰,本地酒企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风水轮流转。当时很多酒厂的日子都很好过,要买酒不仅需要预付款,而且需要托关系。
其实,在此番白酒市场下行之前,这种局面便消失了。
聊城曾有的本地啤酒品牌,今天鲜有人记起它的名字。这种命运,正是如今不少白酒酒企高管所担心的。那么,聊城本地白酒突围之路在哪儿呢?敬请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朱海波:文风是精神标杆
- 轻信贷款广告 聊城一市民被骗1万元
- 山东公布高校学费调整听证方案 多数专业涨价
- 聊城聪明金毛犬成主人“贴心侍卫” 会叼书包会看店
- 驶向科学发展快车道———聊城上下转轨提速促跨越赶超掠影
- 金维民视察城建重点项目
- 聊城:高考天气凉爽 今天最高气温29℃明天继续降低
- 聊城男子网吧偷人手机被行政拘留
- 阳谷政府采购中心掀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热潮
- 省里来的“第一书记”牵线搭桥 680户村民用上自来水
- 记者打探供热流程:热煤进炉前 要过十道关
- 山东聊城一男子阻挠南水北调施工讹钱被判拘役
- 聊城市市长林峰海做客人民网
- 聊城物流园区9个在建项目总投资150.81亿
- 聊城:情人节,“证”明我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