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10处文化遗产入选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
本报讯 5月27日,聊城晚报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5月中旬中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文物局共同公布了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聊城市共有10处文化遗产入选。其中,传统文化村落、街区3处,传统民居6处,乡村(社区)博物馆1处。
据了解,“乡村记忆”工程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工程,是山东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模式的创新尝试。被列入全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的共有4类,分别是传统文化乡镇,传统文化村落、街区,传统民居,乡村(社区)博物馆。聊城入选的10处文化遗产分别是,传统文化村落、街区3处:阳谷县乔润街道迷魂阵村、阳谷县七级镇七级运河古街区、东昌府区堂邑镇路西村;传统民居6处:东阿县铜城街道郑于村传统民居、东阿县鱼山乡青苔铺村传统民居、阳谷县张秋镇张秋陈氏民居、阳谷县张秋镇张秋山陕会馆、冠县冠城镇南街村南街民居(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茌平县博平镇仰山书院;乡村(社区)博物馆1处:东昌府民间艺术博物馆。
阳谷县乔润街道迷魂阵村规划重建孙膑阁、孙膑庙,并将孙膑与庞涓摆阵斗法(孙膑的颠倒八卦阵、庞涓的乌龙摆尾阵)布置展现出处来,让人们能更真切地感受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真髓。
七级运河古街区始建于明代,是阳谷县保存较好的传统文化街区。原有六纵八横十四巷,六门四关,至今八横十四巷中的大隅首、小隅首、西街街道格局仍保持原样。街道西侧紧靠七级码头,是运河漕运必经之路。七级古街区是明清时期运河沿岸重要遗存,部分街巷肌理保存较好,商铺、民居、码头等建筑具有典型性。今后收集散落民间的古街区建筑构件,包括木料、石材、砖瓦等,同时编制科学的保护规划,修缮文物本体建筑,恢复古街区原有面貌。在此基础上,依托现有建筑设施,建设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打造原有社会形态,实现对古街区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
按照“乡村记忆”工程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经“乡村记忆”工程专家委员会评审,全省遴选了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300个,其中乡镇7个,村落(街区)171个,民居66个,博物馆(传习所)56个。
(记者 陈金路)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10万农村居民住进新型社区
- 东昌府地税分局倡导勤俭新风 助推全年目标圆满完成
- 2011年聊城物价涨涨跌跌 年终低调收官
- 聊城一减肥馆医师无证针灸 女子2个疗程后腿不能动
- 聊城:随意散发品种繁多“代开发票”既造假又违法
- 聊城月租千元以下房子难觅 部分学区房月租高达2000元
- 聊城市区发现一通道光年间节孝碑
- 东昌府大队“四个强化”以贯彻“三项纪律”为抓手提高队伍执法能力建设
-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被命名为“三星级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 聊城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举行
- 起底“黑市卖肾”利益链
- 彭水代表团来聊城实地考察 贾少勇陪同
- 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丰富聊城文化内涵
- 聊城六家革命旧址入列西柏坡红色旅游联盟
- 聊城市民电动车夜间被盗 查监控被告诉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