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先纵队冠县重创日军 被誉为鲁西北的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时期,冠县一带留下了刘伯承、邓小平、陈赓、宋任穷、赵健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影和足迹。地区党、政领导机关和分区部队长时间驻扎在这里,当时被誉为“鲁西北平原上的小延安”。
当时,在这个仅有17万人口的县,15000人参军,1908名英雄儿女血染疆场。1939年1月,中共鲁西特委根据指示,以十支队为基础成立“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即筑先纵队。1939年4月下旬,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整个筑先纵队撤销团的建制,除保留第七团和独立团外,其他改为以营为单位的战斗队兼工作队,进行分散活动。筑先纵队共编为5个营,其中第三营营长就是赵健民。整编后的第三营,在赵健民的带领下,成长为鲁西北地区一支强有力的抗日武装,被誉称为“赵三营”。
赵健民率领的筑先纵队三营,驻扎在冠县城东30华里处的陈贯庄,该村有200多户人家,村子周围筑有围寨。为了相继打击敌人,部队在围寨外加修了工事,在据地面半公尺处挖掩体洞,并向外挖了枪眼。三营二连所驻之陈贯庄东南1华里远的小尹庄也加修了工事。
1939年10月1日下午,日军广獭旅团4000余人,经桑阿镇向贾镇方向行进,从军旗排列中可以看出其建制有大队、中队、步兵大队,中间夹杂着迫击炮和重机枪连,再往后是山炮队,最后是40余辆汽车的辎重队。
发现敌情后,赵健民等人经过认真分析,决定打击敌人后尾部队,如果敌人进行反击,我方即利用有利地形,从防御中予敌以重大杀伤,天黑后再进行撤退。随后赵健民进行了战斗布置:副营长张文基率二连埋伏在陈贯庄东南的小尹庄,三连埋伏在陈贯庄村西南的松树林内,赵健民则率一连利用陈贯庄村东北起伏的荫柳棵地形,隐蔽接近敌人。
当敌人的步兵队、炮兵队经过以后,汽车辎重队进入我方射程以内,三营一连战士即以密集的排枪向敌辎重队射击。趾高气扬的敌军,突然遭到排枪射击,顿时乱了手脚,遭到很大杀伤,步兵队、炮兵队停止前进,转回头进行反击。战士们在赵健民的指挥下一边还击一边撤到围寨里面,敌人在陈贯庄东北和东门外架起了三挺“九二”式重机枪,向围寨内的碉堡楼及围墙上部扫射。见寨墙上没有火力还击,敌一指挥官又耀武扬威地指挥起来。一连战士大都在围墙下部洞式枪眼内向外监视敌人,营部通讯员、特等射手赵小庆瞄准敌指挥官猛击一枪,对方应声倒下。顿时,东面及东北面的敌人全部龟缩在荫柳棵起伏地后,再也不敢向村寨靠近。
此时,日军步兵大队已从东南方、南方及西南方向小尹庄及陈贯庄西南松林坟地进攻。敌人集中山炮和迫击炮向陈贯庄轰击,村东面的小墙多处被毁。日军在小尹庄东面、南面遭到三营二连战士们的抗击,数次增加兵力进攻,都被击退,伤亡重大。接近黄昏时,三营副营长张文基在小尹庄东头阵亡,营部即命令二连顺道沟撤至陈贯庄村内。三营三连在陈贯庄西南松林坟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也于黄昏时撤至村内。敌人因在各处进攻都遭到重大伤亡,多卧在地上不敢前进。在接连痛击敌军后,战士们信心百倍,情绪高昂。
夜幕降临,全营胜利撤出陈贯庄,向西南行军六十里到达朝城县刘家店子修整。此次战役,伏击了日军广濑旅团及伪军4000余人,赵三营以24人的代价,歼敌110多人。这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战决心,在鲁西北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誉为“鲁西北的平型关大捷”。
(记者 洪祥 通讯员 许永飞 马雪)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奇”鸭蛋重达半斤 顶三个普通的
- 聊城市饮水安全工程建设13处供水工程全部完工
- 聊城阳谷村民救助6只珍稀白枕鹤 食小麦种引起食物中毒
- 聊城: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获表彰
- 山东奖励减排和环境改善先进市 聊城获环境管理奖
- 聊城APEC会议期间主要大气污染物至少减排30%以上
- 探访国庆假期山东纠“四风”:公车封存宴请少
- 聊城上月查处违反规定典型问题24起
- 双十一再次来袭 聊城买家卖家各就各位
- 聊城某村12根线杆一夜间全遭折断
- 调动全民“二次创业”激情 聊城集聚资源提速服务业
- 聊城女子爬18层楼欲轻生 父亲工伤与施工方起纠纷
- 祝老年人节日快乐 金维民汪文耀分别走访慰问老年人
- 聊城本周有两次冷空气影响 周六“小雪”节气至
- 聊城市委常委会议举行 传达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