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754个村建立红白理事会 骨灰堂全村可使用200年
(冠县台 冯晰玥 李梦) “现在,村里逝者火化后骨灰盒一律放入村骨灰堂供奉,严禁土葬。”3月27日,在冠县斜店乡前社庄村陵园,管理员许长江将整理好的逝者信息卡放入档案盒后告诉记者,前社庄村2001年建起骨灰堂后,已经放入113位逝者的‘骨灰盒’了。
冠县村党支部书记许士强介绍,前社庄村人口1980人,耕地2230亩,蔬菜种植面积1800亩,是蔬菜种植专业村,因此土地尤为金贵。按以往丧葬旧俗,老人去世后需要入土封坟头,“坟头”越大,人丁越兴旺,因此,逝者火化后二次装棺、入土封坟头现象屡禁不止。“一座‘坟头’至少占1分地,在土地资源紧缺背景下扭转‘入土为安’的旧观念势在必行。”许士强说。
为避免火化后二次装棺再起坟头,前社庄村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9.9亩的骨灰堂,设置了2100个骨灰盒位。开始,村内少数村民由于受传统的入土为安思想观念束缚,拒绝将逝者“骨灰”安置到骨灰堂供奉。后来,村干部分组到村民家里做工作,带他们到新建的祠堂实地参观,最终所有村民都接受了这种殡葬方式。
“按目前前社庄村自然死亡率,陵园骨灰堂可使用200年,不会再占一分地。”村农业支部副书记许西洪说。
冠县东三里村党支部书记张炳法介绍说,村里选出了4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对村里的婚丧嫁娶事宜由村红白理事会统一管理,控制村内红白事的规模和标准。“通过移风易俗,倡导节俭办丧,村民普遍认可了这一理念。”张炳法说,去年,全村仅在白事方面就节约了48000元。
“现在很多村都将婚嫁丧娶文明节俭写进了村规民约,各个村也都为此作出了不同的努力,如修建祠堂、成立红白理事会等,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效果。”冠县民政局副局长李书强介绍说。目前,冠县754个村都建立了红白事理事会,建成骨灰堂68处,公益性墓地89处。
为推进殡葬改革良性运转,冠县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了全县综合目标考核,县、乡镇(街道)、村层层签订殡改目标责任书。将殡葬救助保障等公共服务支出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殡葬公共服务投入和稳定增长机制,把行政引导与政策激励结合起来。率先实行了覆盖全县居民的免除基本火化费的惠民政策,建立了以殡仪馆为核心,乡镇(街道)、公益性骨灰堂设施为依托,村(居)红白事理事会为基础的殡葬服务网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殡葬改革。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市招商引资暨重点项目建设动员部署大会召开
- 能效低于3级的变频空调将退市 聊城市场反应“平淡”
- 市政协机关召开民主生活会
- 清明采访:遗体美容师月收入近万只是“传说”
- 男子住在网吧专心玩网游 为筹上网费四次入室盗窃
- 重阳节将至 聊城老年游升温
- 聊城市城区车辆限行改善交通拥堵 车少路宽心敞亮
- 聊城表彰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
- 4月聊城城区房价比3月降了7元/m2
- 谱写幸福聊城新篇章——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 闰四月端午节“迟到” 聊城市场粽子提前争俏
- 聊城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省辖海河流域7地市排名跃至第2位
- 地震安全工程现场会召开 任晓旺出席
- 聊城收看全国改善办学条件电视会 王忠林耿涛出席
- 外语口语测试提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