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聊城路径”
3月29日,走进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任堤口村,在春光的沐浴下,村庄万木吐绿、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当地的村干部介绍说:“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扎实推进,使村子更干净整洁、美丽宜居了,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更落实到了行动中!”
日前,我市8个县(市区)一次性通过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首批认定,群众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二。累计投入近11亿元;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网络……我市将实施乡风文明行动和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建立长效机制、改变群众观念等方面,创造出了备受关注、广受认可的“聊城路径”。
全面动员——
农村环境“改头换面”
把农村变得更美丽更宜居,是广大群众的热切盼望。去年,聊城把改变城乡环卫一体化落后局面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重要举措,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分管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实施方案,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全市上下以“平、明、绿、美、净、齐”为标准,对农村卫生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村里村外、道路胡同、坑塘沟渠全部清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清理存量垃圾564万吨,对6458个村庄社区全部进行了整治提升,基本解决了垃圾围村、围路、围河等问题。如今,在聊城广大乡村,“垃圾围村”的现象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整洁的街道、干净的沟渠。开发区广平乡王楼村的王敦木老人感慨:“打我记事起,村里从没像今天这样干净过!”
基础保障——
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
目前,全市共配备环卫作业人员1.8万人、垃圾箱14.3万个、垃圾收运专用车1000余台,135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成垃圾中转站(压缩站)或共用的垃圾分拣站……我市初步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环卫保洁模式。
落实基础保障措施,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前提。聊城重点加强了乡镇(街道)和村(居)环卫队伍建设,按服务人口的2-3‰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实行“定时间、定区域、定任务、定标准、定报酬”,真正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和制度“四落实”。合理配置了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配齐了垃圾收运车辆。对现有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升级、扩容改造,加快了垃圾焚烧处理和余热发电工程建设,大大提升了垃圾处理能力。
建立机制——
确保长效化、常态化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钱从哪里来?我市按照向上争取一点、市里支持一点、县(市区)配套一点、乡镇(街道)投入一点、村(居)筹集一点的方式,建立了“以公共投入为主、多元化投入为辅、社会积极参与”的资金保障机制。
市场化运行机制是保证农村环境长期整洁卫生的有效途径。在已经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市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农村家庭垃圾有偿处理的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冠县探索成立了政和垃圾处置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全县农村垃圾的作业和管理。其他县(市区)、市属开发区、乡镇(街道)也都分别从实际出发,完成与市场化专业保洁公司的签约托管。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任晓旺检查道路施工要求打造精品工程
- 东昌府新农保可旧折换新卡 明年2月全面实现代扣代缴
- 聊城市举办巡查工作培训班 张宝泉作动员讲话
- 齐鲁银行爱心图书室落地聊城开发区李官屯小学
- 聊城市政协三次常委会议举行 金维民主持并讲话
- 全国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聊城举行
- 公安部打拐办将督办聊城聋哑青年失踪事件
- 武警聊城支队召开党委扩大会 刘强出席
- 聊城男子刑满释放不足一年 劣迹重现盗窃强奸
- 聊城城乡环卫一体化网络基本形成 90%垃圾有效处理
- 六十年代恋爱故事:为避熟人躲进厕所
- 聊城市委常委会议举行
- 聊城大四女生摆地摊起家 坐拥几十万身家
- 成交回暖推高开发商逾期 聊城一些楼盘项目酝酿涨价
- 聊城市直机关培训党务干部 蔡同民出席开班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