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巧手女人的鲜活面塑
3月8日,聊城古城区街头热闹非凡,艺人纷纷亮相,拿出各自的绝活。其中女艺人刘英芹手下的面塑、糖画唯妙唯俏,吸引了众多游客。
多彩的面团摆在身前,随手撕出一块,压、捏、挑、镶、滚……揉捏片刻,一朵鲜艳的“玫瑰花”便呈现在眼前。
刘英芹,53岁,家住聊城影剧院附近,8年前,从单位内退后开始学习糖画和面塑,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女艺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多以糯米面为原料,调制出不同颜色,以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逼真的形象。在旧时,面塑是一种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小玩意儿,是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养家糊口的技艺。旧时面塑行业传诵着一首让人心酸的民谣:“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
“没有名师指点,也没有专业的学习过程,说起来,我也算是自学成才!”谈起自己的学艺经历,刘英芹不禁笑了起来。
2007年的一天,刘英芹在公园附近散步时,看到一名外地老艺人在街头摆摊做糖画,老艺人手中的糖画深深吸引着刘英芹,于是她把老艺人请到家里,心灵手巧的刘英芹仅用了一天时间,便掌握了基本技巧。刘英芹笑着说:“学习面塑跟学糖画一样,也是用了两天时间和街头的一名老艺人学的。”
无论是面塑还是糖画,掌握基本技巧和理念容易,难的是创意和创新,且两项均需要的一定美术基础。捏面人其实功夫在手艺外,重要的是观察。每种动物的姿态都要了然于心。只有仔细观察,捏出来的东西才有情感。刘英芹表示,虽然受人启发,但自学自练的经验积累过程着实走了不少弯路。为解决面塑开裂的问题,仅面塑原料的调配不知经过多少次的尝试才成功,此外,做这个事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慢工出细活儿,手法和创意,颜色的搭配,人物的传神,这都需要千百次的锤炼。
年轻时的刘英芹就酷爱手工,并且是出名的巧手,市场上流行的花色、款式她一看便会,亲戚朋友身上的毛衣多出自她的手。对于面塑,她虽然没有美术基础,但心灵手巧的刘英芹硬是通过自学苦练就了现在的手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可爱的机器猫、灵动传神的长寿星……刘英芹的手工面塑栩栩如生,广受大众喜爱。
刘英芹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大街小巷几乎已见不到捏面人的艺人了,目前这项中国传统手艺面临绝迹。刘英芹表示,希望自己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将这项民间技艺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东阿危桥限高杆会“长高” 要想通过得交钱
- 理发店老板玩失踪 市民建QQ群维权
- 聊城市妇联举行关爱女性健康专题讲座
- 聊城市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出炉
- 犯病男抠出母亲眼球被强制送医
- 聊城:陈平等市领导出席“圆梦大学”行动捐赠仪式
- 8月份聊城报告乙类传染病876例、丙类传染病618例
- 聊城大多数企业缺乏法律风险识别和工作预案
- 临清老人北京走失134天找回 历经坎坷身体极度虚弱
- 聊城三秋农机唱主角 玉米机收率85.7%
- 茌平跻身“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
- 2014考研大军 聊城考点比去年减少约100人
- 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备案 聊城职业高校新设一个专业
- 8000多名考生昨参加山工艺艺考,校方酝酿明年艺考改革
- 聊城将增加辅助信号灯组解决盲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