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夕阳红秧歌队走红乡村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在北城街道办事处圣庄村,就有一支秧歌队很“出名”,它由村民们自发成立,平时在村里经常进行各种表演活动,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近日,记者走近这支秧歌队,近距离欣赏了它的风采。
扭秧歌、踩高跷、抬花轿,圣庄夕阳
“嘚儿,驾!喔喔,吁——”近日,在北城街道办事处圣庄村,一场“秧歌盛宴”在欢快的鼓点下火热进行。在近百名村民的围观下,三十个秧歌队员正为大家表演各种舞蹈:抬花轿、猪八戒背媳妇、撵毛驴……队员们的舞姿有的洒脱奔放,有的幽默诙谐,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围观群众的阵阵掌声。
其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撵毛驴”了:“农夫”为了制服两头“毛驴”,不断挥舞着手中的长鞭,并发出“嘚儿”“驾”等号令,而两头淘气的毛驴则不时发出阵阵嘶鸣,不断躲避着农夫的鞭子,和后者展开周旋。张扬的长鞭、悠长的吆喝,地面上扬起阵阵尘埃,整个场面热烈而生动,顿显喜庆气氛和勃勃生机。除了“撵毛驴”“耍猴”“抽烟老汉”等表演项目也让现场不时产来阵阵笑声。
原来,这支秧歌队就是北城街道办事处圣庄夕阳红秧歌队,今年9月份由村民自发成立,短短几个月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共有成员30人左右。
在现场观看表演的王奶奶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有了秧歌队,她就有了盼头儿,每天都想看到秧歌队的表演,“看到他们跳得带劲儿,我也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心情也好了”。
教众人跳舞购买道具服装,秧歌队成立离不了她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夕阳红秧歌队是圣庄村民刘秀华和张玉青一起发动成立的,并得到了村委会的支持。
“我跳过两年多的广场舞,可以说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后来,我看到村子里很多老年人平时都没有玩的,只能坐着马扎晒晒太阳,或者聚到墙根聊聊天,就琢磨着成立一支秧歌队给大家解解闷儿。”刘秀华告诉记者,村民们得知秧歌队要成立的消息后都非常开心和支持,纷纷奔走相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二十多个村民成为秧歌队正式成员。
村里知道这件事后也非常支持,斥资给秧歌队购买了锣鼓、镲子和绸子。后来看到服装和道具仍然不够用,刘秀华和张玉青商量后决定她们花钱给大家伙购买。刘秀华买了一套大音响,张玉青则买了“猪八戒”“毛驴”等道具以及不少服装。随后,不少村民们也自发来到刘秀华家里,帮忙加工道具:缝帽子、扎花轿、裁衣服……在众人努力下,秧歌队的所需物资终于算是基本筹备齐全。
村子里会跳舞的人不多,为了让大家尽快学会,刘秀华让自己的孩子从网上给她找到不少相关视频,她仔细观摩后自己再加以练习,熟练掌握后就教给大家伙跳。从最简单的秧歌基本舞步,到稍微复杂点儿的花样舞步,刘秀华利用自己所学和适当的创新改编,让队员们在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各种舞蹈技巧。
此外,在排练过程中,村民们也不断提出各种意见和想法,群策群力下,整个秧歌队的技艺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队伍发展壮大,她渴望更多观众和平台
秧歌队成立后,发展非常快,观众也越来越多。除了本村村民,周围十里八村的不少村民也都纷纷赶来观看表演。
“秧歌队刚成立的时候天气还比较暖和,那时候我们经常去村里的广场上表演,每天晚上附近好几个村庄的村民都赶过来看,大概得有好几百人。现在天气冷,我们就在本村表演,观众也非常多。”刘秀华告诉记者,无论是对于本村还是外村村民来说,这支秧歌队已经成了丰富大家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道可口大餐。
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喜欢上秧歌队的表演,刘秀华非常高兴,同时也在想办法让秧歌队走得更好和更远。如今,秧歌队已经初具规模,她希望能借助更多的平台,让秧歌队走出村庄,走进城区,为更多的观众送去精彩的演出。
“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想在春节前到城里转一转,让市民们也能欣赏到秧歌队精彩的文艺表演。”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源头治理 规范管理 加大巡查 聊城告别渣土“飞扬”时代
- 假冒亲人骗钱又有人中招 “表弟”一条短信骗走5000元
- 郭建昌来聊调研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 聊城宠物医生七年收养百只流浪动物 建网站供市民领养宠物
- 原聊城莘县人民医院院长一审获刑二十年
- 聊城:药店乱卖抗菌药可吊销执照
- 石板路太光滑 不少骑车人翻了跟头
- 聊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简历
- 聊城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 百名贫困学子获30万助学金
- 五折难挡,秒杀凶猛 “双11”来了—— 亲,看好你的败家媳妇
- 任克溥故居“松桂堂”再现水城
- 聊城:市区绿化带补绿工作陆续开展(图)
- 聊城女投递员投递报纸竟遭散养狗追咬
- 聊城冠县:花甲老人同时抖起十六个空竹
- 特加浓、好之友、康帅傅横行 节日送礼提防“傍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