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残联”没有电话通知领补助金

发布:2015-1-27 10:19:59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本报讯 “你好,我们是残联工作人员,你的家庭补助金领了吗?如果没有领取请抓紧提供银行账号。”近日,我市不少持有残疾证的市民接到所谓“残联工作人员给你发补助”的电话。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提醒,这有可能是诈骗电话,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向残联部门核实,切莫轻信“发补贴”的电话和信息。

  市民张女士的孩子患有轻度孤独症,一直在东昌智障孤独症康复训练学校进行康复训练。近日,张女士接到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残联的工作人员,想了解一下孩子康复训练的情况。

  “您的孩子是否叫某某某?他患有精神类疾病,目前在哪里做康复训练,每月大体费用有多少?国家给补助多少钱?国家每年有1680元的相关生活补助金,您是否已经领到?”张女士表示,因为对方知道孩子的相关信息,便放松了警惕。对方告诉她当天是领取补助金的最后一天,需马上提供个人银行账号和信息,将补助金打到个人账户内。

  听到对方要求提供个人账号和信息,张女士感觉事情有点可疑,便以银行卡没在身上为由,将电话挂断。

  “学校里符合条件的孤独症儿童,国家会给予一定的康复训练费用补助。但是,目前补助的训练费用相关部门直接补发到相关训练学校,根本不会发到个人手中。”东昌智障孤独症康复训练学校康复部韩主任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已经有二三十位家长接到类似的电话,他们咨询了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这种事情。事后,学校老师还专门通知学生家长提高警惕心理,谨防上当受骗。

  随后,记者电话咨询了市残联,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日他们也接到过类似的咨询电话,这应该是不法分子的新骗局,遇到类似情况应立即向残联部门核实。外省残联也发出通知,告知大家要谨慎小心。不法分子冒充残联工作人员,以发补助金为由,给残疾人以及亲属打电话,诱惑残疾人报送银行卡账号和个人信息,继而实施诈骗行为。

  该工作人员提醒:一般情况下,残联的工作人员是不会直接与残疾人联系,让其提供银行卡信息发补助金。诈骗电话一般使用的是外地号码,市民遇到类似情况要提高警惕,切莫上当受骗。发现诈骗行为,应立即报警。

(记者 李夏青)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