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法治建设结硕果 挽回经济损失6.2亿
本报讯 去年以来,聊城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职能,强化措施、职能、服务、保障四项措施,助推法治聊城建设结出丰硕成果。
强化措施,法治城市创建取得新成效。我市成立法治创建专项协调指导组9个,召开调度会9次,进行现场督导13次;指导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全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示范基地等法治阵地建设;组建普法讲师团26个、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12个,开展法制宣传300余场;开展 “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六大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
强化职能,服务大局水平实现新提升。我市引导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介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一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成立招商引资律师服务团、企业二次创业法律顾问团,开辟公证绿色通道;开展了律师为中小企业免费法律体检,努力为全市跨越赶超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成立妇女维权法律服务团、消费者维权律师团等5个专项服务团;实施“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程,在6000多个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全力打造 “城区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去年,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200件,结案3900件,分别比上年提高26.2%和23.8%。
强化服务,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建设获得新突破。我市积极推动综合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特殊人群管理和社会矛盾调解“四个中心”和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在市司法局和市政务中心安置法律服务触摸屏和LED电子宣传屏,在聊城政务网和聊城司法行政网开设“便民法律服务平台”,在30余家法律服务机构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利用“3·15”等重要节日,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8场,举办“大篷车送法下乡”活动12期,受到群众欢迎。去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服务事项50507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2亿元。
强化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开创新局面。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了各类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实现了全市矛盾纠纷科学化管理;完善了社区矫正分类管理、分级处遇和分段教育工作机制,为依法规范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切实加强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实现刑释解教人员接收率和帮教率达100%,重新犯罪率为零。
(洪 祥 赵晓翠)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女网友没见着 天津大学生晕倒行李被偷
- 高唐蓝山和美食品公司液氨泄漏 未有人员伤亡
- 聊城颐馨园多年难办房产证 开发商:正在解决
- 张朝彦涉嫌严重违纪 正接受组织调查
- 聊城: 雨后别墅变身“水帘洞” 开发商和物业各执一词
- 聊城:27名白血病患儿获“小天使基金”救助
- 聊城:老龄化社会呼吁电梯设置更完善
- 聊城:中小学要配备法制副校长
- 菏泽一女士大量使用完美保健品后,上身出现大面积溃烂
- 聊城护国隆兴寺复建奠基 纪念封发行 纪念邮戳启用
- 四川大学一名聊城女孩坠楼身亡 翻窗进入实验室发生意外
- 临清狮猫濒危 大尾寒羊濒临灭绝
- 聊城一男童独自在家爬上窗台坠楼
- 结婚成本上涨过快赛高铁 新人也说醉了
- 聊城:庭审要做到“每庭必录、每天必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