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提速 聊城完善养老福利服务社会化
聊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平均每5个人中就会有1个老年人。怎样才能让老人们安度晚年,享受幸福的晚年,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是摆在聊城面前的紧迫问题。为此,市政协委员袁茹茹、赵素婷等7人对聊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影响进行了调查,同时在2014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完善养老福利服务社会化的建议》提案。而市民政局在答复中表示,2014年4月1日,我市成立了社会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并正式开通了12349养老服务热线。截至提案答复时已为市区5000多名老年人建立了完善的档案资料。
◎调查
聊城已步入了老龄化城市
袁茹茹等在提案中说,大多数发达国家从“成年型”人口转入“老年型”人口要经过100年,短的如日本也用了50年,我国仅用20年左右.而聊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由1982年的成年型到1995年准老年型只用了13年。据了解,聊城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增长到14%,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很高水平,基本完成现代化以后才开始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其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聊城市的老龄化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作用下实现的,而经济发展水平却不能同步进行。
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以日本为例,战后的日本出现生育高峰是补偿性的特殊情况,生育率下降随着经济发展早已开始,人口政策未起多大作用.对聊城而言,虽然经济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有一定的作用,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大大缩短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历程,促进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聊城人口老龄化受人口政策影响较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聊城市养老服务出现了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空巢老人”家庭增多、家庭养老照料成本上涨等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挑战。
◎建议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袁茹茹、赵素婷等表示,聊城如何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发展和老年人需求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至关重要。为此他们建议,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社会化,一是养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面向全社会有养老服务要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二是养老服务提供者的社会化,实现养老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对养老福利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及基本公共服务分配均等化的推进不断增加,推动包括养老在内的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将养老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全力促进,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关注民生的重点大力推进。
建立养老福利服务制度,坚持建设新的机构和改造现有的机构并举,与整合利用社会闲散资源并进,让全社会的人们都来关心、参与、支持和兴办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和设施,解决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是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参与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和服务设施建设,为养老服务搭建发展平台;二是要加大各级财政的扶持力度,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相应的资助;三是要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积极引导企业和民间组织介入养老服务领域,开展多样化养老服务;四是要不断增加老年福利服设施数量,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五是鼓励和发动社会各界对养老福利机构开展捐赠,并对捐赠人予以政策优惠。
不断地完善和细化有关政策,尽快推动将有关社会养老的政策上升到立法层面,以确保政策的权威性、实施的保障性、落实的有效性。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将支持计划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考虑对水、电、气等公用事业部门的相应补偿,以提高其落实政策的积极性。同时,国家财政的社会福利拨款和社会集资这些有限的资金如何最有效地使用,是一个重要课题。建议每年拿出一部分固定资金,试行奖励制度。其目的是促进养老机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扶植优秀福利机构。
社会化养老工作要真正见到成效,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但更重要的是尽快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模式。目前普遍存在供需情况不对接、供需双方不满意情况,主要原因是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还没有真正地形成,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还没有按市场规律去研究服务对象的需求、心理,中介机构也没有按市场规律去充分发挥作用。
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推进和养老服务事业的建设,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的养老服务队伍,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福利服务的需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须对新任的养老护理员普遍进行岗前培训和资质认证,对已经在岗的服务人员,开展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
◎答复
为5000余老年人建了档案
对此,市民政局在答复中表示,市政府于2013年2月出台了我市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主要任务是,“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2万张,养护型和医护型床位占到养老床位的30%以上,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实现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基本覆盖城乡社区。可以看出服务对象面对的就是全社会老年人。今年,省政府还将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聊城将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
政府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依法建设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鼓励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多种方式建设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设施,对新建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核定的床位数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在省级财政给予每张床位补助6500元的基础上,市财政再补助每张床位3500元。向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的捐赠,在计算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按规定标准予以税前扣除。
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有线电视入网费,减半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有线电视终端用户收视维护费;用电、用水、用暖、燃气等执行居民价格,使用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费用执行家庭住宅价格。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养老服务组织和机构,还可按规定享受国家对中小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和家庭服务业等其他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创办养老服务业机构的,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5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经批准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对其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占用耕地的,免征耕地占用税;免缴征地管理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为服务居住在家的老年人,2014年4月1日,我市成立了社会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并正式开通了12349养老服务热线。信息中心以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层、市场化为方向,采用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12349服务热线和网络平台,为老年人群体与加盟企业搭建平台,实现需求和服务高效对接。截至目前,中心已为市区5000多名老年人建立了完善的档案资料,吸纳了400余家加盟商(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广大市民只要拨打12349热线便可轻松获得上门服务。
2013年年底,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提出到2015年底,全市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初步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记者 陈金路 通讯员 申东方 梁兆坤)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7岁女孩学舞蹈脊髓损伤 聊城东阿女教师北京打工救女
- 4月份聊城CPI同比上涨1.4% 肉禽类价格下跌
- 聊城2亿投资扶持基层卫生事业
- 聊城市“菜篮子”项目获扶持985万元
- 聊城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29万平方米
- 基层年味别样浓——聚焦聊城百姓的龙年春节
- 聊城:百岁退伍老军人迷路 警民合力助其回家
- 春装高调登场 棉品掉价失宠
- 聊城:姥姥8.5万元卖掉亲外孙 八个月后孩子回到爷爷怀抱
- 聊城济宁菏泽三城警方联动 摧毁三个制毒窝点
- 林峰海王忠林检查城市建设拆迁工作:坚持高起点走新路求实效
- 聊城供暖开始记者入户探暖:多数居民家中热乎
- 聊城:机关事业单位在网上将有“身份证”
- 男子涉嫌经营赌博网站 外逃越南被成功引渡
- 聊城启动先心病儿童筛查活动 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可获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