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旅游法》实施一年,旅游乱象未止
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各大旅游景区再度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跟团导游带游客进店消费的情况也屡禁不止。旅游法实施一周年,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又为旅游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事例 景区人满为患,游客无奈弃车步行
由于今年闰九月,“十一”期间天气温暖适宜,青山绿水,阳光明媚,这让黄金周期间的“山水游”火了一把。
市民张女士选择10月1日去爬泰山。她告诉聊城晚报记者,这趟文化名山之旅,日出没看着,也没有学到文化,到处都是人头。记者了解到,东岳泰山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十一”黄金周期间迎来了客流高峰,山顶上等待看日出的游客人山人海。有游客戏称,观日出成了“观脑袋”,而山下各个售票口也排起了长队。
为了尽量避开黄金周出行高峰,市民殷先生放弃那些知名度较高的景点,选择了河南的“山水游”。尽管如此,景区依旧人满为患,殷先生最终只能弃车步行至景区。
殷先生选择一家人自驾出游,去河南新乡市万仙山。他告诉记者,首先由于国庆期间高速免费通行,高速路上车辆很多。他们10月5日凌晨4点起床出门,路上遭遇堵车,两个多小时也走不了几公里,最终在距离景区数公里的地方弃车步行,当日下午3点40分还没有进景区。殷先生说,旁边下山的车也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等,留给游客玩的时间很少。
现象 报团人数减少,进店消费仍未禁止
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各方对这部法律给予厚望,其中,禁止带游客进店消费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记者采访得知,这个黄金周期间,仍存在带游客进店消费的情况。此外,新《旅游法》实施一周年,自助游的情况有了增加。
市民徐女士“十一”黄金周期间选择跟团长线出游,去香格里拉。她在济南报了一个团,双飞。“平时工作节奏比较快,跟团比较省心,而且省钱,想出去好好放松一下。”徐女士说,对于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她通过媒体了解了一些,然而,在旅游过程中仍旧出现了导游带客进店消费的情况。
“当时导游称,那个购物点是必须要去的,否则旅行社要赔钱,大家都很抵触。”徐女士说,为此游客还与导游发生了争执,这趟香格里拉之旅也显得并不那么轻松。
新《旅游法》针对零负团费引发的购物和付费项目作了专项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之后国家旅游局又出台了补充条款,团队游中涉及购物时需与游客签订补充协议,双方需秉持自愿、平等、相互协商等原则。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新《旅游法》的实施及限制“三公消费”,使得各大旅行社报团人数少了很多,与此同时,自驾游、周边游开始迅速兴起。
声音 旅游现实暴露诸多问题,需在实践中加以明确
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发生在四川九寨沟景区的游客滞留事件,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今年刚刚过去的黄金周,各大景区再度人满为患。采访中,不少“十一”出游的市民告诉记者,自然景观是很好,只可惜人实在是太多了。
记者了解到,新《旅游法》第45条规定,景区接待旅游人数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核定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
对此,从事旅游行业多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如何确定最大承载量是众多景区面临的一大难题。现在很多景点自驾游、自助游占了很大的比例,相关数据很难统计,这些问题还需要明确。
此外,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景区门票的依赖性比较大,“五一”、“十一”是旅游旺季,很多地区都依靠这两个节日充实地方财政,希望在旅游高峰期提高门票价格,弥补建设维护成本,游客来了却被拒之门外,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新《旅游法》的出台被各方给予厚望,然而,在旅游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制定不同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