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正义不屈利诱酷刑 聊城烈士李子光遭敌斩首
李子光的遗像。
李子光的儿媳汝成英在向记者还原李子光的真实故事。
在黄河西岸,东阿县城东南香山的北边,安葬着一名抗日革命烈士——李子光。
李子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抗日战争中,他留下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连日来,记者多方打探,一路寻访,终于采访到曾在1978年参与编写东阿革命斗争回忆录与革命烈士事迹的东阿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文史专家刘玉新,李子光的儿媳汝成英,以及李子光的孙子李庆林,让他们还原一个革命先烈的真实故事。
为宣传抗日 做了“道徒”
李子光原名李怀明,1911年出生在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王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
李子光8岁入学,勤学好问,成绩优异,但后来因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在本村村公所,他当了几年管账“先生”。
在离王庄村东南方五里的孙道口村有一所小学,由于其他原因前任课老师辞校回家了。1934年春,只读过三年私塾的李子光被这所学校聘请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当时,地主土匪恶霸横行乡里,他的学生家里也受到了压迫和剥削。为了教育孩子“走正道,不走邪路”,李子光决定好好教育孩子,让他们多识字,多学文化知识,改变贫困和受压迫的命运。
这一年,他决定把自己的名字李怀明改为“李子光”,目的是提醒广大受苦大众自己要“发光”!
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让他的美好愿望破灭了。侵华日军大举进攻,国名党反动派节节败退,使得全国各地要求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面对当时形势,李子光也心急如焚,
正在这时,李子光和一个以在学校卖文具为名的地下工作者张殿一有了接触。
从此,他便有机会阅读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宣传抗日救国的小册子。同时,经过张殿一的介绍,李子光还认识了东阿县的一些中共党员。
1937年底,中共东阿县委在黄屯召开抗日救国联合大会,宣布成立东阿县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负责人为苏民、姜湘南、黄会三等。会议呼吁,凡一切爱国人士,不分党派、不分职业,只要坚决抗日,均可参加。
李子光听说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一定要加入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为报效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8年,李子光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元旦,东阿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他任新划五区的民政助理员,正式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李子光参加革命后的主要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抗日力量。在白色恐怖下,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李子光想出了一个利用圣贤道道徒传道的方式开展地下工作。
圣贤道在当地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于是,李子光便主动去接近一个名叫张文孝的小道首,拜他为师。有了传道的合法身份后,李子光以此为掩护积极地开展党的筹建和发展工作。
很快,他便在张道口、王道口、孙道口、汝道口、香山、丁口等一些村庄发展党员20余名,并先后在这些村庄建立了党的小组或支部。
同时,通过党员动员几十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或当了地方上的干部,也在一些学校换上或安插了共产党的人当了教师。这样,五区河西部分的村庄,尽管在日寇据点的周围,却处在了共产党的控制之下。
汉奸出卖 受尽酷刑
1944年初,李子光在河东得知平阴城里的伪军要在第二天拂晓去东阿县城,就连夜赶回部队向首长报告。
夜间黄河上已没有了艄公,此时的黄河水虽近枯竭,但还必须乘船而过。于是,李子光跳入早已结了薄冰的黄河水中推船,往返几次,终于把部队送到彼岸,胜利完成了歼敌任务。
这年春天,黄河以西的日军据点已经基本上拔除,对敌斗争的重点转到了河东。
为了尽早地消灭垂死挣扎的顽敌,李子光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去河东开展工作。他和党员张从礼在河东结识了张从礼的亲戚、伪副乡长丁连保,对他进行教育,希望他能“弃暗投明”。
后来,他们两人在丁连保家躲过了伪军的搜索,同时还利用丁的关系在河东不少村庄开展工作,结识了一些能了解敌人内部情况的人。
随着形势的发展,李子光的身份逐渐暴露,他成为日伪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平阴城大汉奸头子刘绪安悬赏捉拿李子光。
1944年端午节这天,河东亭山头汉奸头子刘传海得知李子光在香山,立即派人来捉。敌人刚到村头,被一名长工看到了,随即告诉了李子光。李子光不慌不忙地扛起锄头,佯装下地干活巧妙地逃掉了。
为了李子光的安全和工作需要,党组织调他去六区工作。他接到调令后,于1945年3月去后张道口村开展工作,中午到小学吃饭时,不幸被汉奸告密逮到。
汉奸头子刘传海想劝降李子光,但遭到李子光的断然拒绝。“当了日本人的帮凶,你还有脸站在中国人面前说话,如果你有一点良心,就跟我一起参加八路军去。”
第三天,刘传海又让一个汉奸小队长任之江来劝降,任之江是李子光青年时期的朋友,又是邻村人。
在一个房间里,任之江准备了一桌好菜和一身好衣服,想以此打动李子江。对任之江这种卖国求荣、见利忘义行为,李子光怒不可遏,掀翻了桌子,对其破口大骂。
劝降不成,刘传海只好把李子光押送至平阴城里大汉奸、其父刘绪安那里去。
在路过夏沟大集时,李子光冲着周围的人群高喊:“乡亲们,我是八路军,今天我落在大汉奸刘绪安父子手中,我为抗战而死,我们要团结起来,武装起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打到汉奸卖国贼……”敌人见状惊恐万分,急忙将李子光的嘴堵住,加速离开。
在平阴大牢里,刘绪安答应李子光只要其出狱后不再参加抗日活动就放了他,但李子光仍不为所动,回击称,头可断,抗日意志不可动摇。
恼羞成怒的刘绪安派人对李子光动用了压杠、老虎凳、辣椒水、火烙腋窝等酷刑,但李子光毫不畏惧,宁死不屈。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即将划破天穹,但是李子光没有等到那一天。这年5月9日凌晨,名利无所动,威武不可移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李子光,被杀害于平阴城郊,时年仅34岁。
为了纪念抗日英烈李子光,发扬他的革命精神,1945年8月24日,东阿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他的家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将他的遗体安葬在香山脚下。
英烈永存 家风长续
李子光有两个儿子,这几年相继病逝。84岁的汝成英是他的二儿媳,目前仍居住在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王庄村。
“俺父亲是被汉奸杀死的,死在了平阴,敌人把他的头都砍掉了,死得很惨!”提起父亲的抗日故事,汝成英老人仍不住地抹眼泪。
汝成英说,她十六七岁时,就听说过李子光抗日的事情,当时李子光是附近很有名望的人,经常在河东搞地下活动。
李子光的父母老实忠厚,是胆小怕事的庄稼人,虽然知道儿子干的是正经事,但总不肯让他冒这个险。
李子光就先说服了自己的妻子和兄弟,让他们给父母做思想工作,最后父母终于支持他到外面去搞抗日活动。
“父亲当过小学教师,抗日期间,他不仅自己抗日,而且还教育学生参加革命,后来,他的很多学生都跟从了他。”
汝成英说,她的父亲李子光非常坚强,不贪腐名利,在监狱里遭受了敌人的很多折磨。就义后,他的尸体是武工队的同志们在晚上偷偷用平板车带回来的,并埋葬于香山。
目前,汝成英和儿子李庆林仍住在李子光居住过的院落里,几间破旧的砖房,屋内摆设十分简陋,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汝成英说,他的丈夫李玉俭年前刚病逝,他一辈子继承了父亲的艰苦朴素、刚正不阿的作风,常以烈士家属要求自己。
“他干了20多年的村支书,从没沾过村里一分钱的光,他不喝酒、不抽烟,也不爱为(拉拢)人。”汝成英说,丈夫当村干部时,上级有人来村里检查,她家就用水招待,“最多的时候,我一天烧了7壶水!”
汝成英说,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他们都很知足,更让人欣慰的是,每年清明节便有许多群众和青少年儿童,前来祭奠扫墓,而李子光的故居也成为该县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果有人问及李子光,耳不聋、眼不花的汝成英老人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为他讲述那段悲壮的历史。
正因如此,70年来,李子光的故事在附近村民口中一直传讲不息,成为他们的骄傲。
(记者 岳耀军 林志彬)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叔侄三人冒充军人骗钱 四个月骗取30万元
- 冠县男孩失踪14年不知去向
- 高唐魏丙琰局长在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作重要讲话
- 18运河城市成立“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
- 莘县重病弃婴获救助 已上户口今日入驻市儿童福利院
- 聊城“沙镇呱嗒”闯北京 一年赚回2000万
- 聊城敲定八大水利重点工程项目 15万人有望喝上安全水
- 财政蛋糕大块切向民生 聊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 新购手机无法正常充电退换困难 聊城通信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 承载数百年文明史 聊城四合院重现古城
- 聊城:为抢收奔赴千里 麦客有几多忧喜
- 聊城八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老促会
- 聊城:一间教室竟挤进104名学生
- 政协委员提案“热词”串联起聊城梦
- 蓝天救援队聊城分队赴雅安 5名聊城籍队员将工作十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