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GPS定位打造城乡“智慧环卫”
清泉河,是冠县县城区唯一的一条行洪排污河道,其上游连接漳卫河,下游流入马颊河,在以往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滋生的臭水沟,如今伴随着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有效进展,在2个保洁公司,400名保洁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清泉河沿岸已然成为独具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
冠县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全面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努力做到“机构、人员、设备、资金、管理、监督”六到位,到10月底基本建成“一体化、全覆盖”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垃圾总量减少、资源再生利用、管理一竿到底、投资数额不高、操作简单快捷、社会效益显著的新路子。
模式 市场化运作给政府职能“减负”
“物业公司雇俺们姐妹5个人,一天打扫6个小时,每月800元钱,保证把小区的角角落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9月18日,在清泉街道东三里村,正在打扫卫生的刘凤英咧嘴笑着告诉记者,物业公司专门送她们去县里的政和垃圾处置服务中心培训,现在俨然是一名合格的保洁员了。
冠县统一组建了垃圾处置专业机构和环卫保洁队伍,注册成立了“冠县政和垃圾处置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农村垃圾的作业和管理,形成了中间环节少、一竿子到底的作业模式。按村庄人口2-3‰的标准配备保洁员,每个村庄至少1名,优先从低收入农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为保洁员,负责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收集,其工资待遇从统筹的转运费中解决。
效果 “334”支付模式为群众幸福加码
崇文街道后唐固村被冠县第一中学、冠县武训高中、崇文小学和正在建设中的冠县第三高级中学等四所学校包围,是大家眼中名副其实的“学区房”。任付元作为一名普通垃圾清运员,负责包括“学区房”在内的周边5个村的垃圾清运工作,每天要把至少30吨的农村垃圾转运到县里的垃圾分拣转运站。
在冠县,按照每处垃圾分捡场服务7-8万人、10平方公里的标准,打破乡镇地域界限,确定建设了10处垃圾分拣转运站,采取“建设资金财政统筹、转运费用三级共担”的办法,先期(启动)建设资金和收集、清运车辆等设备购置资金2300万元,由县财政承担,及时拨付县垃圾处置服务中心。其每年的运营费用是2090万元,按户均每年150元统筹,县财政、乡财政、农户按3:3:4的比例分别承担。记者算了一笔账,像任付元这样的普通市民,每年只需缴纳60元的保洁费用,其余的90元分别由县、乡两级财政分担,大大降低了村民负担。
机制 垃圾桶定位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管理人员将配备对讲机,县里所有的垃圾桶将统一配备GPS芯片,垃圾车去村里收集垃圾的实际情况都可以在大屏幕上实时监控。截至目前,已完成前期投入2300万元。”冠县住建局局长赵德仲告诉记者,GPS芯片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垃圾桶清运管理中,统一编号、置入电子芯片,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全县垃圾桶清运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将实现对垃圾桶清运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更有效更方便地进行管理考核。
冠县将以科技智慧为依托,全力打造“智慧环卫”,细化对城乡道路保洁、垃圾清运等的管理,实现发现问题准确、解决问题及时、处理事件有力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聊城晚报记者 林志彬 聊城日报记者 王培源)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双节”旅游高峰 聊城将严查四类车辆
- 2012聊城“水文化”节“金柱杯”全国公开水域游泳比赛今日开幕
- 消防安全验收座谈会召开 白志坚出席
- 德商高速聊城至夏津段或本月底开工
- 聊城再添四家惠民病房 医保惠民能力提升
- 位山引黄灌区每年引水5.92亿立方米
- 节俭中秋节,不少单位压缩中秋福利 ,超市高端礼品遇冷
- 聊城市政府召开第2次常务会议 林峰海主持研究《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工
- 高考临近聊城“一对一”辅导火了 专家:有可能适得其反
- 新电信骗局出现:短信通知领包裹却要身份证号
- 聊城四人候选山东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 快来投票吧
- 【水城时评】无商不活怎么成了商不能活?
- 聊城抗日英雄金方昌: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
- 保险市场突出服务民生 推动重点业务领域发展
- 聊城成省公路建设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