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在全省率先实行“先照后证”“四证联办”
本报讯 记者在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在此次出台的《关于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十五条意见》之外,实际上,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总量快速增长。从市场主体看,2013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7.43万户,比上年增长20.79%,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今年8月底达到20.3万户,同比增长29.4%,增幅仍居全省第二位。
质量稳步提高。2013年,全市民营工业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77.3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38.8%,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截至8月底,全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达到69个,其中省级25个;“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达到80个,其中省级3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13件,比年初增加了7件。
特色更加凸显。全市形成了以轴承、钢管制造等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29个;形成特色产业镇26个,其中省级6个;民营经济特色产业村(同一产业经营业户10户以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达到370个,比2012年底增加了100个,增长37%。
环境持续优化。从去年开始,我市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审批事项由367项减少到96项,每年可为企业减负6000多万元,在山东省率先做到了审批项目最少、速度最快、收费最低。今年以来,又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先照后证”“四证联办”,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另外,从去年开始,我市加大了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力度,积极鼓励优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上半年,市直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高唐天泰钢塑在英国AIM(相当于创业板)挂牌上市。新三板挂牌、境外上市都取得了突破。
贡献明显增加。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全市东融西借、跨越赶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记者 赵宗锋 通讯员 刘兆乾 王代云)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市政府召开第2次常务会议 林峰海主持研究《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工
- 莘县本地特产节后一样卖的好 成返乡好礼
- 聊城两部作品入选省“文艺精品工程”名单
- 白云热线创建十周年座谈会召开 刘强出席
-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将铺设“人生标尺”
- 高唐创建楹联文化之乡 村民有了专属楹联
- 聊城超过8万老年听力障碍者
- 市经信委召开机关党组(扩大)暨2012年第一次委务会议
- 今年山东42所高职试点单独招生 聊城招生计划1035个
- 没有交警指挥晚上灯光极暗 聊城转盘处交通状况令人担忧
- 林峰海会见杨永康
- 任晓旺就城区道路建设强调努力加快建设进度
- 聊城冠心病男子死因引争议 死前曾与人动手
- 聊城市民做饭忘关液化气 油锅引燃油烟机
- 今年聊城市区将建1-2处道德主题公园、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