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三成人中秋回家过节 人们追求团圆的真情不改

发布:2014-9-9 10:21:3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中秋团圆夜,月是故乡明。

  传统意义上的中秋节,必是家人团聚,笑语欢颜。而今,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通讯方式的发达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

  中秋节,团聚在一起依然是人们心里最温暖、最传统的那根弦,但囿于种种限制,无法围在一起吃月饼,也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8日,记者采访了几位中秋无法在家度过的市民,他们不回家的理由,有的因为工作,有的因为兴趣,有的因为学业。

  前一段时间,一项网络调查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35%的人选择回家过中秋。但尽管如此,在记者调查看来,中秋节依然是百姓心中除春节之外最重要的节日,尽管无法团聚,但心地那份亲情不改。

  岗位

  他们和往常一样上路施工

  8日一大早,在S329线东阿至聊城段加宽改造工程城区段的一处施工现场,各种机械陆续上路,工人们热火朝天,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负责人周正刚和往常一样,一早就来到工地。查看施工情况,现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是6点多来的,很多工人来得更早,我们一般是天亮即到现场,搅拌站那边,因为要提前配料,凌晨4点多就得起床。”周正刚说,“我们不但来得早,下班还晚,很多人要到晚上9点多才能下班,好在有路灯,并不影响施工,但很明显地,很多人没法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

  作为省重点工程,这一路段的施工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连日来,大家克服天气等实际因素,加班加点干活,就是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在周正刚的手机里,下了几个天气预报的软件,遇到天不好的时候,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掏出手机查一下。“可以这么说,除了气象台,恐怕就是我们最关注天气情况了。”

  如今下大雨的时候大大减少,这让周正刚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很多,“沥青沾水就难以使用了,如果赶上下雨,一车车的沥青可能就要报废了。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会被浪费掉。”周正刚说,一遇到那样的时候,我们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在周正刚看来,一项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很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尽量减少阻碍施工的各项因素,工程的顺利推进是最让人欣慰的,“这比让我们放假回家过节,可能心里都更加舒坦。我们现在虽然没法回家团圆,但心里是想着家的,抓紧时间修好路,也是为了以后更方便人们回家团圆。”

  出游

  今年中秋出游人数较往年要少

  在阳谷某公司工作的田女士,今年的中秋节去了泰安旅游。

  喜欢旅游的她,每到假期就会出门,但中秋节出游,对她们一家来说还是第一次。

  “以往总是在家团聚,尽量回老人家过节,今年提前和他们商量好,利用这三天时间出门,老人们都同意了。”田女士说,因为平时工作很忙,假期有限,所以这三天时间,在她们看来特别珍贵。

  今年的中秋出游人数较往年要少一些,主要是因为毕竟这个节日与团聚的主题有关,更多的人选择了在家团圆。”聊城青年旅行社一位业务负责人吴女士表示,即便出游的市民,也多选择了周边游,如泰安、齐河等地,稍远一点的回去北京、北戴河等。

  在旅游业相关人士看来,每年的中秋节游客都不会太多,因为人们还是受到很多传统观念的影响,一到这个节日就往家赶。往年这种观念有所松动,但近年来,中秋节被定为国家法定家假日,人们从内心中也愈加重视对这种传统节日的维护,加上如今国家从上到下提倡“爱、诚、孝、仁”等社会主义道德观,并整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把心思转向了家庭。

  改变

  他准备和刚上大学的儿子视频聊天

  7日,在自己的QQ空间里,今年的高唐籍大学新生小于写到,“我们学校中秋发月饼,一人一大块儿。”

  在这个留言下面,他的很多高中同学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评论,一片热热闹闹。

  在北京上大学的小于,今年高考考了670多分的好成绩,如今的他,正经历着军训,用他的话说,特别累,但也特别好玩。

  今年的中秋节,很明显他没法和爸爸妈妈一块过了,对小于来说,这样的经历还是第一次。“说实话,因为是刚来,很多地方不太习惯,还是有点想家,但和同学们在一块,也挺开心的。”

  而对小于的父亲于先生来说,这样的经历是第一次。“以往他在家的时候不觉得什么,有时还因为要照顾他的学业,忙得不可开交。而今不在身边了,确实不是很习惯。”于先生说,前两天,妻子为此心情很不好。不过他们也明白,未来儿子还是在外面的时间多,再也不是时刻需要父母照顾的小孩子,他和妻子必须要逐渐适应这一变化。

  尽管如此,于先生还是表示,晚上会和儿子视频聊天。“如今科技发达了,即便他不在身边,我们也能看到彼此,还是很不错的。”

  调查

  三成人回家过节背后是不变真情

  实际上,于先生的这一想法颇具代表性,如今科技的发展让即时通讯乃至即时影像都成为现实,这大大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大家在传统佳节有了更多的交流、祝福和庆祝的形式。以往游子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实现的相见,如今通过两部手机就能实现。

  小于和父母,虽然才分开不到十天,但应妈妈的要求,已经视频聊天了3次。“这样一来,妈妈能看到我,也就能放心了。”

  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变化还不止于此。除了亲人之间的联系。在中秋节,朋友之间的祝福方式也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朋友圈上分享图片、发送祝福,与微博好友一起约定国庆行程……在团聚赏月之外,这些方式也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交流途径。

  北京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相关机构前一段时间发起了一项名为“2014中国家庭团圆状况”的网络调查,通过近7万名网友给出的答案发现,虽然人口流动的趋势不可阻挡,但国人的团圆意愿依旧强烈,且随着年龄增长,团圆的意愿和机会也越多。不过,主要集中在春节和国庆,87%和61%的人会分别在这两个重大节日回家与家人团聚,而中秋节回家的人只有35%。

  对此,采访中,于先生的态度也许能代表很多人的心声。他认为,这与中秋节假期时间相对较短有关,也与如今日益发达的通讯方式紧密相关,但不管人们的观念如何变化,人们追求团圆的那份真情不变,随着多种通讯工具的出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份无奈少了很多,但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渴望依然不会减少。

(记者 赵宗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