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行政权力清单明年6月前公布
让权力更透明,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百姓的呼声中,这样的图景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是,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今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各级政府要继续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尽快出台实施公开透明的权力清单制度。8月1日,省政府召开电视会议,专门安排部署全省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决定今年在全省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8月26日,全市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聊城市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正式拉开序幕,时间表已经明确:市级和县(市)区行政权力清单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审核确认,明年二季度前向社会公布。
那么,我市的行政权力清单要清什么?怎么清?未来的权力运行流程图是怎样的?又如何保证未来的权力运行清单真正起到作用呢?
我们的这篇报道,就从这些疑问中发端,试图细致勾勒水城行政权力透明化路径,探寻权力运行图景,让老百姓心里也能有本明白账。
“清权”清什么?
◎包括10类行政权力,市级纳入清理范围的部门、单位共62家
根据《实施方案》,我市各部门将全面梳理职权,切实摸清底数,也就是“清权”。这是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基础。
那么“清权”清什么呢?据了解,市政府《关于在全市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把行政权力界定为:由行政机关或单位实施,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宏观管理的事项,如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等,不列入此次行政权力清理的范围。
根据这一界定,市政府《通知》将行政权力分为10类,即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监督及其他行政权力。
纳入清理范围的部门(单位)包括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列入党委工作机构序列但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部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使行政权力的单位。据了解,市级纳入清理范围的部门、单位共62家。
“清什么”明确了,那么怎么清呢?根据《通知》要求,按照“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各级各部门对现有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梳理,逐条逐项分类登记,列出权力清单。对部门交叉和管理分散的行政权力事项,逐项说明涉及部门、交叉分散情况及原因,提出归并整合意见;对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权力事项,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提出调整规范意见;对需要上级政府调整的行政权力事项,提出调整建议。各部门(单位)在自查的基础上,编制行政权力目录,形成行政权力清理自查报告。根据《通知》要求,这一时间截止到9月15日。9月15日前,各部门(单位)将权力清单目录和自查报告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没有权力事项的部门实行零报告。
“减权”怎么减?
◎开门建清单,最大限度向市场、社会、基层放权
厘清权力边界,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是谓“减权”。这是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记者从市编办了解到,这次编制行政权力清单,比行政审批目录范围更广、要求更高。我市按照大幅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管理的要求,重点在取消、转移、冻结、下放方面下功夫:
对没有法定依据、市场能够有效调节的行政权力事项,一律予以取消;
对标准制定、统计分析、信息预警、成果评审等行业管理事项,原则上交由行业组织承担;
冻结虽有规章依据、但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时难以通过修改相关规章调整或取消的行政权力,未经同级政府同意不得行使;
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县级政府管理;
对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交叉、管理分散的行政权力,尤其是前后环节反复核准、审查的,要进行归并整合。
此外,《通知》还提出,凡企业投资项目,除涉及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最大限度向市场、社会、基层放权。
据了解,我市将坚持开门建清单,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权力事项,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
根据《通知》要求,“减权”所属的集中审核阶段从9月中旬开始,至11月结束。市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行政权力事项审核确认工作。2014年10月底前提出审核意见书面反馈各部门(单位)。各部门(单位)再次研究提出意见后反馈领导小组办公室。行政权力清单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后,2014年11月底前报市政府确定。
“优权”咋推进?
◎权力清单要依法公开,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
在行政权力清单确定后,规范优化权力运行,推进政府履职标准化,也就是“优权”,则成为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关键。
那么,我市的“优权”将如何进行呢?
根据《通知》要求,权力清单要依法公开。经过审核保留的行政权力,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不予公开的外,都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完整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权力名称、实施主体、实施依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等基本信息,让群众办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此外,权力运行流程要规范。要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规范自由裁量权,防止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变形走样。目前,市县普遍建立了政务服务大厅,要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另外,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行政权力清单一经公布即具有刚性约束力,各级各部门不得擅自增加权力项目,也不得行使清单之外的权力。同时,要根据法律法规和职责任务调整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确保清单科学有效、与时俱进。
“用权”如何用?
◎整合现有电子政务资源,建立行政权力“一库四平台”
所谓“用权”,是指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运行平台。
根据《通知》要求,市县政府要整合现有电子政务资源,建立行政权力“一库四平台”(即:行政权力项目库、行政权力运行平台、政务公开平台、法制监督平台、电子监察平台)。各部门(单位)要将行政权力事项纳入“一库四平台”管理,固化行政权力行使程序,并结合上网运行、廉政风险防控的需要优化内部流程,通过网上政务大厅提供便民服务。各部门(单位)按照新的行政权力清单和流程图运行行政权力,并在2015年6月底前全部纳入行政权力“一库四平台”管理。
“制权”怎么管?
◎强化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
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就是“制权”。这是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保障。
根据要求,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要求,建立行业监管、属地监管、综合监管相协调的监管机制,对权力运行进行全程、实时监控,查找廉政风险点,开展廉政风险评估,实行风险等级管理,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建立市场主体首负责任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产品(服务)质量保险制度、行业准入和生产经营标准管理制度,推动政府管理方式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健全违法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把行政不作为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一并纳入问责范围,切实增强问责效力。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把各类监督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监督制约行政权力的合力。
新闻延伸
专家解读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这是对政府自身的一场自我革命
为什么要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在相关人士看来,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也是对政府自身的一场自我革命。需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
能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
据了解,目前,各级政府行政权力多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但也有一些没有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是由部门自行设定甚至是擅自增加的。今年以来,市编办集中对市直部门现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核查,从核查情况看,除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许可事项外,还有一些由部门红头文件设定的非行政许可事项,缺少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另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无法律法规授权的问题。
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按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的“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明确行政权力范围,统一权力设定标准,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可以有效地防止政府越位、缺位与错位,最大程度减少行政行为的“人治”因素,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力和服务质量。
不仅如此,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也是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当前,一些行政审批权力集中、行政执法权力集中、资金资源管理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已成为腐败的多发领域。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事项边界不清,运行不透明,办事不公开,群众和社会难以进行有效监督。通过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清理规范现有行政权力,取消、下放、转移部分权力事项,公开每一项权力的依据、流程和责任,可以有效减少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寻租空间,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此外,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释放改革红利,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市正处于跨越赶超三年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必须下决心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解决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对微观经济干预过细、行政权力过多过滥等问题。通过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使企业在更大程度上拥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和社会活力。同时,可以使政府从大量的微观经济事务和直接配置资源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改革红利得以真正释放。
与各项行政改革相辅相成
实际上,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同时这还是全面推动政府自身改革的突破口和抓手,与正在组织实施的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辅相成。对此,我市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方面,借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之机,市县各部门通过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要全面梳理政府部门职责,认真查找职责交叉、运行不畅的行政权力事项。要结合推进大部门体制,优化职能配置,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着力解决权责脱节、职责交叉等问题,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去年以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核查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县(市、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按照既定安排有序推进。已经初步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编制工作的,要对照行政权力分类进一步清理纳入目录的事项,与行政权力清单搞好衔接。尚未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编制工作的,要与编制行政权力清单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劳动。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面,当前,市县都设置了一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结合清理行政权力事项,把事业单位履行行政权力的情况彻底理清楚,区别不同情况予以调整。对没有法律法规授权、行政机关自行委托事业单位行使的行政职能,要收回行政机关。对事业单位擅自行使的行政权力,要坚决取消。事业单位按公益一、二、三分类,已经明确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其行政权力的调整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进行。
(记者 赵宗锋 通讯员 刘洪磊)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有关部门联合发倡议 让孩子们珍爱生命远离野泳
- 聊城:旅游旺季雇用旅游大巴价格翻番
- 2015年村村都要有老年活动室
- 聊城县级影院明年9月底全普及 3县(区)已建设完毕
- 身体有残疾找工作频频受阻 聊城市残联:企业应按规定安置残疾人就业
- 聊城:外环路“五一”前完成半幅道路建设
- 聊城两岁男孩手指伸进齿轮被挤成粉碎性骨折
- 聊城:仨人演戏 骗走老太两万元
- 双海湖花卉主题公园开工 刘春华任晓旺出席奠基仪式
- 聊城建设工程未依法办理消防安全检查手续一律叫停
- 聊城12万元以上个税申报人首次破了3000这个关
- 聊城男子上演“最戏剧性”抢银行 持菜刀猛砍防弹玻璃
- 陈平在劳模资助仪式上强调 形成关爱劳模好氛围
- 聊城信息港(www.liaocheng.cc)广告赞助推广
- 聊城:“捡钱分钱”骗局重现 老汉被骗两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