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农民赵中田:30多年奔走三省千村抢救运河文化
赵中田是阳谷县阿城镇赵店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上世纪80年代起他开始搜集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民谣,一干就是30多年。至今,他已走过河北、山东、江苏三省1000多个自然村,整理出的手稿有1米多高,300多万字。现在,年过半百的他更多精力用于把剩余的27本初稿出版成书,但到处碰壁后,他发现,收集不易,想出书更难。
对话赵中田: 一个人的文化苦旅
记者:三十多年来搜集整理运河民谣,可以说你用一生精力在做一件事,意义是什么?
赵中田:大运河在我国历史上功劳很大,既是经济长廊,更是文化长廊,像一支竹签,串起南北文化。我觉得运河文化其实是乡村文化,它不在书本里,而在运河沿岸百姓口中,一代代传下来。这些年来,我访问过的会唱民谣的老人,十之八九都去世了,现在还活着的老人,能完整唱下来一曲歌谣的也很少见了。
我搜集的夯歌有120段,行酒令有300多条,红色歌谣有200多首。这些宝贝在我眼中都是有生命的,有一种情愫在里面。传统文化就像一条链子,一环扣一环,这些老人走了,把文化也带走了。如果没人收集整理,它可能就永久失传,导致传统文化断裂。
记者:有报道说你三十年如一日搜集运河民谣,是在进行一场“文化苦旅”,你觉得苦吗?
赵中田:这些年,我外出吃了不少苦,但在我这都不是事,因为我喜欢这这项事业。。
真正让我觉得苦的是:我的书稿难以出版。为了出书,我跑断了腿,写了几百封求助信,但绝大多数没有回音。忙活了三年,才出了两本书,我现在都54岁了,还能活几年?
对一家人充满愧疚
记者:你整天往外跑,家里也顾不上,对家人有没有愧疚感?
赵中田:母亲拄着拐杖,走一路歇三回,到我屋里唱民谣,这情景我至今记得。我特别对不起母亲,她去世前几天让我去买药,结果路上遇见几个老人,“缠”着他们给我唱了几首歌谣,用给母亲抓药的钱请老人吃饭,耽误了给母亲治病,结果母亲病情恶化去世了。那几首民谣,是用母亲的命换来的。
至于妻子,我也满心愧疚。家里都是她一个人操持,她身体不好,经常流泪,眼睛都快哭瞎了。大女儿现在已出嫁,当年她学习很好,因为家里穷而辍学,是我一辈子的痛。现在小女儿上初三,在重点班前十名,我要挣钱供小女儿上大学,不能重蹈她姐姐的覆辙。
记者:你历尽千辛万苦才出了两本书,还有27本呢,你觉得有生之年能全部出版吗?
赵中田:没大有信心。这些年我为出书到处筹资,现在能出两本已算烧高香。我不让女儿捣腾这些,太费心劳神。 这些年来,我怕书稿被老鼠咬,曾埋在地下,可时间长了容易发潮,有些圆珠笔写的字迹开始模糊,我就常拿出来晒一晒。在我有生之年,这些手稿如果出版不了,将很难保存下去。我也不知道咋办。总之,出版不了太遗憾了。
一个农民的文化梦
记者:这么多年只做一件事,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你?现在都在讲中国梦,你有什么梦想?
赵中田:做为一个中国农民,我的梦想就是把我用尽毕生精力搜集整理的书稿保存下去,不能烂在我家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出书。
尽管现代社会比较浮躁,这种纯文化类的书很少有人愿意看,我已经出版的两本书,一本是《运河谜谣》,一本是《阿城文化》,基本上没卖出多少,大部分都送人了。但既然成书了,就能留存下去。
现在国家提出“文化强国”,让我看到希望,希望能落到实处,让文化养人,别再像我这样“文化坑人”,我这些年就是“坑爹坑娘坑老婆孩子”。
记者:如果你的人生重来,你还会做这件事吗?
赵中田:(沉思了一会儿)不会了。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没人逼我去做。但这么多年下来,太累了,主要是对不起家人。我出去打工,也能挣钱养家啊。
但这件事总得有人去做,我觉得这就是命,该让我赵中田去做。我已经尽力了,接下来,除了整理出书,我还会出去搞搜集,民间有很多好东西,不能让它失传。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集聚发展正能量 聊城抢抓政策叠加区域机遇
- 黄河聊城段面临“大考” 近七万大军备战
- 聊城:春运火车票售票渐入高峰期
- 聊城:不良车商贩卖客户信息 市民频陷购车退税骗局
- 聊城老汉打工五年未落一分钱 靠乞讨回家
- 聊城城建重点项目回眸:“黄金通道”起徒骇
- 聊城“朱三省”家族墓遭遇盗墓贼 村民及时报警
- 唐庄棚户区规划11栋住宅楼 房源总套数1008套
- 聊城:普通职位工资比去年上涨约20%
- 聊城望湖小区一期9栋楼节前可入住 今年7月全部完工
- 阳谷一男子下河游泳溺亡
- 严监管保质量 聊城产年货安全放心
- 央视美食节目《行走的餐桌》(临清篇)走红网络
- 二次创业十问之二:为什么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台风苏力或将影响山东 持续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