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两个孩子,白血病母亲要坚强的活着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回家的时候给我买点好吃的。”电话那头,5岁的儿子经常这么说。
每当听到儿子稚嫩而又天真的声音,侯玉红总是忍住泪水。“妈妈这就回家,给你买很多好吃的。”
侯玉红原本有一头长发,现在全剃光了。她躺在聊城城区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戴着一顶帽子——这已经是她第四次化疗了。
在李胜修的眼中,妻子是个能干的人。他到现在还觉得有些难以接受——妻子只是感觉浑身乏力,怎么就会得上白血病呢?
病发 以为劳累竟查出白血病
2013年,儿子上幼儿园了,侯玉红终于有时间上班了。她来到河南范县的一家服装厂打工。
她家在莘县柿子园乡李行村,由于离范县较近,所以她去了范县打工。
去年10月份,她经常感到体虚乏力。难道是干活累了?大家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后来,她的身上开始出现“小疹子”。李胜修说:“浑身都有,跟小米粒差不多大。”
那时候,他们还没有把这当成大事。“也许是出疹子吧?去诊所看看。”
诊所给开了两副中药,但是没有效果。侯玉红依然浑身没劲。
李胜修记得,那时候,妻子连洗衣服都费劲。“洗棉衣服的时候,从洗衣机里都拎不出来。走个一二百米就得停下来歇歇,脸上没有血色。”
李胜修意识到,妻子可能得了比较严重的病。从范县县城医院转到濮阳医院,侯玉红最终被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随即,她转往聊城城区的一家医院。
坚强 自己面对才有可能治好
李胜修心乱如麻。但一开始,她没敢把真实的病情告诉妻子。
不断输液,加上与病友聊天,侯玉红最终知道自己得了白血病。
那一刻,她感觉“天塌了下来”,她最初想到的就是孩子。“孩子都还那么小,怎么办?”
不久,她情绪稳定下来。她知道,只有自己坚强,病愈的可能性才更大。
已经是第四次化疗了。李胜修告诉记者,到现在为止,他们花了十万元左右。
他们都是普通农民。李胜修干过建筑工,也卖过蔬菜。这几年,他和朋友从莘县拉蔬菜,然后运到到北京批发。
妻子一得病,他花光了四五万元的积蓄。其余的钱,都是跟亲戚朋友借的。“一开始好借。如果总是借,谁家有这么多钱?”
李胜修的大女儿在读幼师,他的小儿子才5岁,正在上幼儿园。
父亲有哮喘病,已经20多年没有干过活了;母亲有糖尿病,也腰疼,帮他看孩子。他还有一个弟弟,由于大脑炎,脑子留下后遗症。
“我们家已经挺不幸了,没想到妻子又得上这种病。”面对这样的处境,李胜修心情非常不好。
5月5日,躺在病床上的侯玉红谈起自己的病情很坦然,她知道,自己得坚强。但当谈到孩子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哭了。
如今,他们的愿望很简单:一家人快快乐乐的在一起,穷富都没关系。
牵挂 孩子还小离不开妈妈
他们的大女儿正在读幼师,在得知母亲病情的那一刻,她“哇”的一声哭出来。
他们的儿子才5岁,正在读幼儿园。他只知道妈妈经常住院,但不知道“白血病”对于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离不开妈妈。虽然由奶奶照看着,但也经常哭闹。想妈妈了,他就跟妈妈通电话。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回家的时候给我买点好吃的。”孩子的天真与可爱,总能惹得李胜修和侯玉红泪水涟涟。
医生告诉李胜修,进行八次化疗之后,侯玉红就有可能做骨髓移植了。
但治疗费,对于他们来说将会是天文数字。“医生说了,如果顺利,没有其他并发症,也得需要三十万到五十万元。”
听到这样的数字,他们只能唉声叹气。
侯玉红躺在病床上,原本一头长发因为化疗已经剃光。她很坚强,希望自己的病能够治好。
她知道,孩子还小,这个家离不开她。
(记者 王文波)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首位女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市民提议把古城建成博物馆城获聊城社科联一等奖
- 住得下留得住能就业 东昌府回迁居民安居更乐居
- 每月上百元零花钱,孩子花在哪儿了?
- 聊城市国家税务局
- 茌平近13万善款资助在校孤儿
- 校门口拥堵成家常便饭 聊城市民追问“赌局”如何破
- 陈平在项目现场调度会上强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 聊城一小区地下室下雨就变“蓄水池”
- 聊城:国庆节前 多趟列车运行时刻有调整
- 家暴案取证难阻碍女性维权 律师、心理咨询师为妇女维权保驾护航
- 聊城1至9月安全事故发生770起 153人因车祸死亡
- 聊城地产营销迎来“互联时代” 房企牵手聊城信息港
- 聊城全民健身计划出炉 健身站点要配社会体育指导员
- 晋冀鲁豫政协联谊会在阳谷召开 张广霞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