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转经费最低保障全覆盖 我市亿元助基层组织造血
本报讯 几天来,高唐县固河镇前辛村的党员群众格外高兴,一是村办公室添置了崭新的图书,二是村健身广场投入使用,村支部还为秧歌队购买了音响和服装,傍晚老大妈小媳妇的秧歌又扭了起来,人数翻了一倍。村支部书记周万青说:“多亏了上级下拨的运转经费,原来苦于没钱给百姓办的事,现在兑现了。”
我市是农业大市,促进村集体增收一直是组织部门抓基层党建的硬事,去年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数减少了12%。尽管如此,全市依然有3176个村收入在3万元以下,其中空壳村就有117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最大难处,在于村干部想为群众办事“有心无力”,甚至有的村买支笔也得村干部垫钱,而增加集体收入又非一日之功。为彻底解决“无钱办事”难题,我市今年对3万元以下的村实行财政“兜底”,每村补齐3万元以保正常运转,同时也能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身边事。3月底,市级财政2460万元会同县(市区)配套的7351万元,共计近亿资金划至乡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登到相关村的账目上。今后,专项经费由市、县财政每年列入预算,县(市区)组织部门实行封闭管理。
有限的资金要用到刀刃上,市《村级组织运转保障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经费主要用于集体经济薄弱村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农民群众,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在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将着力点放在服务上,村内治安、卫生防疫、垃圾处理、场所修缮、党员教育、技术培训、文明创建、文体活动,只要老百姓有需求,都能派上“大用场”。除了全程公开,村级运转保障经费控制前后两个“阀门”。一是年初村里要编制预算,钱往哪里花,要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上说清楚,一旦预算讨论确定,就铁板钉了钉,这很好地解决了“钱往哪里花”的问题;二是因村级组织执政能力弱、服务水平差,不能为群众办事,年终专项经费没有使用或有剩余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充公”,奖励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村。这样一来,就让坐吃山空、等靠要的没了市场,也让想干事、干成事的增强了信心。
“薄弱村‘输血’不是目的,提升其‘造血’能力才是根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杜昌伟介绍说。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庞庄村目前集体无收入,虽然村级账目上有3万元能花,但支部书记庞庆星并不满足于此,还有自己的打算。去年年底,村里引来“思源苗木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高档苗木和绿色蔬菜,村集体在服务社员中每年收入5万元。庞庆星说:“单靠吃‘救济’不是长法,也不光彩,只有自己腰板硬了,说话才有底气,才能给群众办更多的事。”目前,我市已将提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作为乡镇、村级党建考核的重要一环,以确保今后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只增不减,不足3万元以上的村年集体收入只增不减,借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功能,办老百姓想办的事,凝聚党心民心。
(记者 赵宏磊 通讯员 刘清章 田勇)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市民前脚出门散步 后脚家中失火
- 聊城:前三季度肉禽蛋菜集体涨价
- 聊城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公开向广大人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
- 聊城开评优秀“4312”学校
- 聊城建筑节能率达99%以上
- 聊城:风大墙倒砸车 谁来负责?
- 聊城市提速济聊路网对接
- 政协聊城市十二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当选人名单
- 高唐教育局长魏丙琰关于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的通知
- 聊城:用佳吉快递 货物丢失一年还不给处理
- 火车站窗口开售“临客”车票 图定列车车票28日可订票
- 奏响中原经济区的聊城音符——代表观点聚焦(上)
- 记者探求“闫沛东”三大谜团:曾力主发掘朝城古墓
- 能源紧缺体验日 聊城公务人员出行 3公里内骑自行车
- 聊城:夜遇歹徒财物被抢 夏季多种犯罪随高温“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