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将全方位对接融入济南

发布:2013-11-17 11:01:08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为贯彻落实“一区一圈一带”规划,加快推进跨越赶超,聊城确立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强化一大融合,借好两大外力,再造三大优势,实施四大突破,实现五大目标。

  “两县三区”做融入济南的排头兵

  “强化一大融合”,就是在全方位推进与“一区一圈一带”各城市融合发展的前提下,重点强化与济南的对接和融合,把聊城全方位融入济南,促进济聊一体化发展。

  聊城将充分利用茌平、东阿和市中心区、开发区、高新区邻近济南、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把“两县三区”纳入“一圈”紧密圈层规划布局,主动承接省会济南各方面的辐射和产业转移,密切经济协作,促进错位发展,当好对接济南、融入济南的排头兵。

  其他县(市)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优势,迅速跟进融入,学习先进理念,把省会济南的金融、信息、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与聊城市的特色产业、劳动力、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有效融合,取长补短,共赢发展。

  打造休闲度假目的地

  “借好两大外力”,就是借好“上级政策扶持、区域市场拉动”两大外力,借力发展,迅速突破。

  一要全力争取并用足好政策。深入研究三大战略规划赋予的改革创新政策,建设一批示范区、试验区、先行区;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在财税、投资、扶贫、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办成过去想办而办不到的大事,突破影响自己发展而自己解决不了的难事。

  二要努力开拓区域市场。积极面向三大区域广阔市场,研究市场需求,在各个领域搞好对接与合作,加快建设一批服务于三大区域的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工业生产及配套基地、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再造三大优势”。再造产业优势,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15个以上超千亿元的产业基地,其中超两千亿元的达到6个,有色金属及精深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制造及机械加工、化工等4个产业超过5000亿元。

  再造交通优势,着眼构建立体大交通体系,加快推进“5521”工程和其他重大交通项目,确保邯济铁路复线年内竣工,确保三、五年内建成济聊城际铁路、聊泰铁路、德商高速、青兰高速、南乐至朝城高速和聊城军民合用机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施郑济高铁、京九高铁、聊城至石家庄铁路、德州经聊城至郓城高速公路、京杭运河复航、徒骇河通航等项目。

  再造水城优势,迅速启动并加快建设南部新城水系建设,形成市区“四湖八河”的水系风光,2015年实现湖河水系连通、游船通航。

  确保邯济铁路复线年内竣工

  到2020年茌平要力争跨入全国50强

  “实施四大突破”。突破重大项目,确保三、五年内建成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50个、过百亿元的特大项目突破15个。

  突破园区建设,三年内,把信发循环经济示范园、祥光生态工业园、鲁西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打造成千亿产业园;到2020年,把高唐时风、泉林循环经济、临清轴承、莘县油盐化工、冠县金属板材、东阿阿胶、阳谷凤祥七个产业园建成千亿产业园。

  突破县域经济,到2020年,茌平要力争跨入全国50强,高唐、临清、阳谷公共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其他县市区力争达到20亿元以上。

  突破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金融保险业、科技服务业、房地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加快建设金融一条街、信息商务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冀鲁豫康复医疗中心、鲁西现代服务业企业创业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到2020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聊城市区建成“双百大城市”

  “实现五大目标”。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3100亿元,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30%;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5%;实现综合实力在全省“进二争三”的目标。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6500亿元,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00亿元,年均增长25%;公共财政收入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0%;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跨入全省中等行列。

  产业机构不断优化,到2015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10:54:36;到2020年调整为6:49:45。

  城镇面貌显著改变,到2015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3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聊城市区建成“双百大城市”(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到2015年,新增铁路通车里程111.2公里,高速公路118公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到2020年,新增铁路通车里程160公里、高速公路214.5公里,航空旅客吞吐量25万人,新增水运航道170公里,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 谢晓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