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有帮闲不住的银发打工族 懂技术的最“抢手”
在我们身边,活跃着一群退而不休的老年打工族,他们在某一领域打拼了几十年,或是不愿让自己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经验就此丢掉,想借打工延续和发挥自己的专长;或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补贴甚至供养经济条件不好的子女……他们老骥伏枥,为自己的人生争得了第二个春天。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
今年65岁的孙爱英是一名退休大夫,在医院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10年前退休在家。
儿女们大学毕业后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家里没什么经济负担了,按说孙大夫可以回家安享晚年了,但她舍不得离开热爱的职业,如今在一家社区门诊坐诊,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治好了无数患者,在晚年之际寻找到了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被问及老伴和孩子们对于她“高龄打工”的看法时,孙大夫笑了:“孩子们反对过,说咱家又不缺那份钱,把自己弄那么辛苦图什么?可我认为,人总得有点追求,这跟年龄无关。而且我身体也没什么毛病,在家待着也不好,现在出诊费多少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主要是一想到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我就于心不忍,不能不去啊!”
与孙大夫想法一致的银发打工者为数众多,他们因为不适应退休后的闲暇,而选择在外打工发挥余热。
懂技术的最“抢手”
张金月今年62岁,从事会计工作已经有40年的时间了。前年他退休后,在家歇了不到半年,就有朋友找上门来请他“出山”。张大爷觉得自己身体还不错,可以发挥余热,就答应了。如今的张师傅,每个月除了退休工资外,还可以拿到2000元的“打工”工资。
一家曾招聘过“银发族”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些退休人员往往是本行业的精英和骨干,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广泛的人脉,受聘后不用培训就可直接上岗。他们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使其养成了踏实、诚信的良好品德,这也是不少企业需要的。最重要的是,用人单位也希望他们能够向年轻人传授经验、心得,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有些人才甚至在退休前就已经被“预订”。
为儿女劳碌奔波
虽然选择退休后仍在职场打拼的老人们有部分人是为了发挥余热,但也还有一部分老人却是因为生活压力过大,不得已才为子女、为家庭而奔波。
陈大娘有两个儿子,三年前从单位退休后,没成家的小儿子让她很操心。“小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虽然工资一个月有4000多元,但是想在北京买套房再娶个媳妇就挺难了。”陈大娘现在在一家餐馆打工,她说出去打工的原因就是为了帮小儿子在北京买套楼。小儿子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跟别人的父母一样,安度晚年,不希望老人再为自己操劳。“老人现在还在外打拼,自己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心里总感到心酸!”儿子无奈地说。“干这些活不能帮孩子很多,但现在我身体很健康,老在家里闲着也不行,最起码也能减轻一点儿孩子的负担。”陈大娘说。
(张荔 孟庆剑 李洪广)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春运期间共投放客车6332辆次
- 聊城市民质疑护国隆兴寺原址栽树 民族宗教局:复建寺院还需时日
- 聊城:未婚儿子去世留下存款 没密码取款好犯难
- 聊城楼市:一半是耐性 一半是眼光
- 成都理工大学聊城籍学生李波:地震发生时正在洗刷
- 聊城连续四年获省长质量奖
- 聊城城区马路劳务市场:繁荣背后的尴尬
- 任晓旺在市政设施工程项目会上强调 打造阳光工程
- 聊城:男子离家出走钱花光 建筑工地盗窃被抓
- 聊城市二次创业干劲十足
- 聊城:媳妇拿“老公”18万元跑了 律师建议准备证据提起诉讼
-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8月1日实施 聊城城区多盲道被占用
- 聊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进入冲刺阶段 凸显“创城为民”
- 聊城十一届市政协收到提案926件
- 《聊城日报》连续刊发四篇评论畅谈“聊城形象”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