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地方戏现状及发展前景调查
“地方戏”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它们大都来自民间,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浸淫中逐渐形成,因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平民品质。其最大特点是集体表演性的活态传承,其中不少使用方言来表演,形式活泼,易于百姓理解,如同浓缩着当地历史风俗的“活化石”。
传承:后继无人,辉煌难再
作为地方戏大省,山东在上世纪50年代地方戏剧种曾多达39个,大体上分四个系统:弦索、梆子、肘鼓子和民间俗曲时调。我市位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且有京杭大运河流经,外来流动人口较多,长期的文化交融,加上历史、经济、地理位置等原因,京剧、豫剧、评剧等外来剧种都有较为广阔的观众群。除此之外,山东梆子、吕剧、弦子戏、蛤蟆嗡等近十种地方戏曲,也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独特的观众群。
地方戏的形成要追溯到数百年前,清朝中叶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丰衣足食后的百姓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趋增长,发端于民间艺人口头上的俚俗词曲、故事传奇,开始以简单纯朴、生动活泼的形式表演起来,这种形式逐渐在街头巷尾、集市庙会悄然兴起并不断完善,形成了最初的地方戏曲。这种“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受到当时百姓甚至是封建统治者的喜爱。
随着时间推移,地方戏在一代代民间艺人的手里逐步进行着改革和完善,新中国成立之初,地方戏迎来发展的又一高潮。生活在4、50年代的人,几乎都对村里搭台唱戏印象深刻。据聊城市文化馆前馆长、现已近70岁高龄的刘恩水回忆,在那个没有其它娱乐项目的年代,唱大戏是村里的一大盛事。小时候在他的高唐老家,逢年过节村里一搭起戏台子,大家就忍不住奔走相告,很多小孩甚至兴奋地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围拢来看戏。尤其是在四根弦(一勾勾)盛行的麻庄村,十里八乡的群众都赶过来听戏。当时出名的剧目《王小赶脚》一唱起,便会引来台下群众的阵阵笑声和喝彩,场面十分热闹。
而随后的六七十年代,由于自然灾害和政治原因,样板戏唱遍全国,地方戏曲的演出逐渐减少,经典剧目和演唱技法难以为继,演员也慢慢流失,甚至出现了断层。改革开放之后,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多数年轻人更倾向于唱流行歌曲及追逐演艺明星,对戏曲的意识渐渐淡化。加上老一代艺人的逐渐年长、去世,致使地方戏曲观众减少,市场萎缩,甚至出现后继无人的惨淡景象。
保护:多方合力,延续传统
刘恩水馆长认为,一个好的剧种能盛行的原因,主要是要有好作品和好演员。比如目前影响力较大的豫剧,作为河南地方戏,却能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在我国多省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靠的就是《花木兰》、《白蛇传》、《朝阳沟》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以及常香玉、马金凤等全国知名的艺术家。现在即使是80后的年轻人,也有很多能熟练地唱出“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有了好的作品、唱段,由功底深厚的专业演员进行演绎,才能慢慢聚拢人气,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市文化部门对地方戏曲的保护与扶持做出了不懈努力:对东昌弦子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曲目和唱腔曲牌进行了挖掘、记录和整理;09年创作《武训推磨》等蛤蟆嗡新戏,再次把人们对蛤蟆嗡戏的关注和认识推向高潮;举办送戏下乡活动,2012年累计演出超过535场,使戏曲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关注度逐渐提高。日前,在第三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上,聊城市豫剧院(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创排的山东梆子《萧城太后》一举荣获六项大奖,是对我市地方戏曲保护工作的巨大肯定。
然而,地方戏曲仍然在时代的冲击中岌岌可危,缺乏对群众的吸引力成了其难以突破的硬伤。在特定历史时期,戏曲承载着许多时代精神,与观众的心意相合。比如传统吕剧剧目《李二嫂改嫁》,即反映了普通家庭中的婆媳矛盾,而四根弦剧目《王小赶脚》,也讲述的是普通百姓的故事。这些贴近群众的剧目,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剧目所阐述的内容已经同百姓生活逐渐远离,失去了原有的群众基础。目前,政府对于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地方戏重视相对较少,不少保护工作是由热爱该剧种的群众自发完成。从聊城市邮电局退休的李子龙大爷老家在东昌府区张炉集镇,一直对流传于当地的东昌弦子戏情有独钟。据李大爷介绍,东昌弦子戏主要以笛子、笙、二胡等为乐器,曲调与昆曲有类似之处,十分动听。鉴于如今活着的老艺人越来越少,大多数只会唱零散的片段,且年纪较大,已经没有力气大声演唱。虽然有人跟着学习,但年龄也大都在5、60岁。一旦他们去世,东昌弦子戏即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李大爷于一年前萌生了将东昌弦子戏传统唱段记录下来的想法,他表示,希望能组织现有的十几个人,将唱段录下来,并把曲谱整理成册,在市里几个票友协会中寻找几个声音条件合适的年轻人将这些唱段重新演绎,以确保这一古老稀有剧种不会失传。
发展:找寻出路,重焕光彩
地方戏曲拥有悠久历史,但其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与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距离。要重新获得群众认可,就要有符合时代特征和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好作品。刘恩水馆长对八角鼓有较深的研究,据他介绍,八角鼓作为我市自清代流传至今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它有过自己的辉煌,同时也在现代社会遇到发展的困境。然而,以刘馆长为代表的八角鼓爱好者和研究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编写新曲,如根据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白云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青天白云》、为“十艺节”创作的《剪纸姑娘》等,这些用新形式包装、符合时代特征的曲目,使八角鼓重回群众的视线,并荣获多个全国奖项,影响力增大。八角鼓的经验十分值得借鉴,利用新形式对传统戏曲进行包装,创作出当代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是地方戏曲得以久唱不衰的重要“法宝”。
改善生存条件,创造适宜地方戏发展的环境。地方戏根植于民间,一旦失去了舞台和传承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首先是对于老艺人的保护,他们对地方戏曲的唱腔、表演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功底。但这些演唱者年龄日趋老化,身体状况也令人担忧。因此,加大对他们的保护力度,在其有生之年,将其唱腔、演奏进行录音、录像等形式的保存,并且深入研究他们的表演艺术。其次,传承是地方戏保护和发展的根本,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才能确保地方戏曲后继有人,而青年一代愿意投身戏曲行业之中的前提,是观念的转变和从艺待遇的保证。完善专业院校培养体制,吸引年轻人了解地方戏的美妙之处并投身其中,是地方戏曲得以保存和发扬的关键。在着力培养传承人的同时,利用现代媒体对地方传统戏曲进行宣传,使其深入民心,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从而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记者 吕臻)
蛤蟆嗡
蛤蟆嗡参加“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地方文艺电视大赛。 吕臻 梁婧
蛤蟆嗡是冠县独有的地方稀有剧种,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不但在鲁西一带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也受到各级专家的高度评价,现已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蛤蟆嗡戏源于河北省武安县一带的“武安落腔”。大约在清末民初,传入桑阿镇一带,后来,“落腔”又吸收了本地流行的四根弦、河北梆子的某些声腔并加以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点的地方小戏。由于这种戏的主伴奏乐器“二胡头”音质低沉浑厚,远听起来如同蛙鸣,便被戏称为“蛤蟆嗡”,后遂以此为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桑阿镇苇园村的“蛤蟆嗡”班已经成为较有名气的民间戏班,有演员30多人。邱东山是这一稀有剧种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他演编了大量蛤蟆嗡唱段和小戏,为蛤蟆嗡的保存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勾勾”
“一勾勾”传承人马希岐与高唐县文化馆人员进行交流表演。 吕臻 郭军
“一勾勾”是由高唐一带的鼓子秧歌衍化而成的地方剧种。由于其唱腔在每个上、下句结束时,总要以假声颤一下,通常出现七度、八度的大跳,因而被称为“一勾勾”。或因它的主弦四弦胡琴而称为“四根弦”或“四音”。流传地区很广,以临邑、齐河、禹城、夏津、高唐、临清为中心,传播至德州、惠民、济南、泰安、潍坊以及河南省东部和河北省南部。据老艺人传说,这个剧种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民国。
关于“一勾勾”名字的来源有两个版本:一是说“一勾勾”的名字来自“一讴吼”。由于“一勾勾”的唱腔中带有一讴或一吼,演唱中一讴吼、一讴吼的,时间长了人们就把它说成了“一勾勾”。另一个版本则说,“一勾勾”代表了鲁西北及周围区域的说唱风格,曲调质朴自然、活泼,是当地劳动人民自然流露心声的一种唱腔。在鲁西北曾有“听见一勾勾唱,饼子贴在门框上”之誉,形容它像钩子那样动人心魄,把人们一一勾住不放,“一勾勾”也由此而来。
弦子戏
张炉集镇后石槽村村民用笛子演奏弦子戏曲目 资料图
弦子戏是聊城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种,自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以现东昌府区为中心,南至河南北部,西至河北邯郸,北至德州南部和东部,东至泰安,是很受群众欢迎的一个地方剧种。该剧行腔抑扬有序,平稳婉转,声腔俱佳,并且有它自己的很多曲牌、板式,能表演各种文武曲目。
东昌弦子戏于咸丰年间传入原老堂邑县现东昌府区张炉集镇后石村一带,当时仅有20多人活动、演唱、演出,但深受群众欢迎,当时有句俗话:“宁可荒了地,不舍弦子戏”,验证了当时人们对弦子戏的喜爱程度。该剧种表演所使用的相关器具主要有大笛、笙、三弦、红笛及打击乐器等。曲牌板式内容丰富,大约有120个曲牌。
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豹头山》剧照 资料图
山东梆子是山东一个古老剧种,流行于鲁西南及鲁中地区,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又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城镇乡村。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家长快乐陪考 拍下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 首批“笑脸”标志近期发放 聊城13家餐饮单位将“笑脸”迎客
- 聊城一天5个孩子溺水身亡
- 母猪急了也咬人!茌平一男子查看猪崽被咬伤
- 聊城“两会”期间弱冷空气光临 天晴气温微降
- 加快建设强市名城的动员令——一论开展“争先进位年”活动
- 聊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 聊城柳园南路拓宽改造攻坚 计划9月20日前恢复通车
- 齐鲁银行聊城分行迎来成立五周年纪念日
- 中原经济区第23届市长联席会落幕
- 聊城:妻子患精神分裂 岳父主动来电劝女婿去离婚
- 莫言著作受追捧 聊城书店难觅影
- 聊城卫育路一轿车自燃 好心市民帮助灭火
- 聊城惊现汉代双耳铜壶 为境内发现器形最大汉青铜器
- 小悦悦今日凌晨抢救无效死亡
- 莫言获诺奖燃烧网络荧屏 聊城各界高度关注
- 聊城恒丰生态园艺有限公司(东昌菜园)
开展“绿色蔬菜宅配服务”活动 - 聊城馨安公寓小区车辆连续被盗
- 轻信“专家”能治百病 聊城爱美女子赔了千余元
- 冠县:一人被困30米高倾斜塔吊(图)
- 聊城增值税起征点提高至两万元 两万个体户受惠
- 德商高速南段先行用地获国土资源部批复
- 收入1880亿增长18.37% 聊城民营经济增势强劲
- 明起春运正式拉开帷幕 聊城客运部门制定应急预案
- 聊城:停车收费不合理 可打12358举报
- 聊城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 各代表团继续分组审议报告时指出 开创聊城更美好的未来
- 掀“二次创业”新高潮 聊城骨干企业成创新主力军
- 聊城美女局长昝淑美:老头,遇到你是我一生的福气
- 全省医保工作者来聊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