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下一位季羡林出现还要多久?
四年前的今天,国学大师季羡林溘然长逝。人们在为痛失大师而感到悲伤的同时,也在共同思考着一个问题,何时才能出现另一位像季羡林一样的大师呢?四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国学难以为继
尽管季老曾经撰文表示,自己要坚决辞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桂冠,但人们还是认为季羡林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因此,在季老去世之后,人们开始担心,“国人有没有准备好进入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就在季老的追悼会上,不止一位学者提出,为国学大师季羡林写得挽联“平仄不分”,中国人的国学水平看起来似乎是“越来越差”。
尽管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仅有足够的重视,并不代表着人们可以理解、掌握国学的真正内涵。在过去,人们习惯于由大师们为我们做出判断,我们只要跟随着大师,认真地学习就可以了。但大师的凋零,迫使我们不得不开始进行独立判断。
而我们的独立判断,又会不会把国学引入歧途?不少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的“读经热”确实很有意义,但在某些地方,却似乎演变成了学生们新的负担,也成为一些“文化商人”赚钱的工具。至于对经典的误读、曲解,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弘扬产生了相当大的副作用。也正是如此,人们迫切期待出现新的国学大师。
大师日渐凋零
季老曾经引用冯友兰的一句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指的是米寿,也就是八十八岁生日,“茶”指的是“茶寿”,也就是一百零八岁生日。但季羡林却并没有像人们祝愿的那样健康地活到“茶寿”。在他去世的时候,他的口述历史也没有最终完成。天不假年,成为季老最大的遗憾。
目前许多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他们也被视作是当代硕果仅存的大师,但同样面临着年事渐高的问题。比如饶宗颐,比如汤一介,这些近百岁的老人,他们能够继续教导我们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虽然我们不必悲观,但如果真的没有了大师,我们所处的时代终究会变成一个平淡乏味的时代。
那么,国学大师有没有可能从年青一代产生?有没有可能由我们培育出来?这是国学界、学术界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似乎不可能由我们来做出解答,大师的出现需要时间来验证,而不会是用各种所谓的学术会议评出来的。
铭记季老期望
季老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季老在内心应该有一个想说但不敢说的想法,就是在家乡能够再出现一个季羡林,甚至出现更多的季羡林,出现能够超越季羡林的人。心怀乡梓的季老,的确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
聊城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人杰地灵的城市,在我们这里涌现出过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如今,聊城这片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学子,应当带着自豪与骄傲,秉承季老等先哲的精神,继续奋发有为。尽管人们为没有大师的时代感到遗憾,但年青一代更应在当今这个时代,突破门第的限制,博采众长。或许,没有大师的时代,反而会是一个孕育着超越前辈、人才辈出的时代。
大师,应当是一个时代塑造出来的社会担当者,能够承担起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为未来的大师提供更好的土壤和环境,真正地实现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这样才是我们纪念国学大师的题中之义。
(祝伟康)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聊城俩大学生合伙“卖鞋”一年挣了30万
- 聊城首届电动车展销会本月16日在人民广场启幕
- 聊城市公共物流信息中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预计年底完工
- 放学路上遭恶犬袭击 莘县两小学生被咬伤
- 聊城百亿打造金属加工基地 为“一五二”产业基地添动力
- 迎来新一轮旺季 聊城学区房租金同比涨一成
- 长篇小说《山陕会馆传奇》出版 讲述聊城人励志故事
- 今年1至9月份 聊城共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81件
- 聊城汽车4S店明年试行代办车检
- 聊城:七旬老人失足落机井 民警联手救人未能成功
- 发展低碳产业淘汰落后产能 聊城节能向结构调整挖潜
- 聊城:寒假未到辅导班先火 专家称盲目跟风没必要
- 2011年聊城市将评选320名优秀教师
- 聊城学校食堂“公有化”有目标:餐费“无结余” 学生“有油水”
- 聊城新闻网举办“喜迎十八大,感受新变化”主题征文大赛
- 聊城热价听证 现已举行三次
- 聊城专项资金扶持战略产业发展
- 聊城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三年全面完成
- 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济闭幕 郭树清当选省长
- 聊城出境人数逐年增加 150名外籍人士长期住聊
- 聊城智能公交系统越来越完备
- 聊城东昌路快车道罩面今日起施工 25日完毕
- 聊城民政部门为困难群众发放过冬补助金130万元
- 国民休闲汇启动推迟至13日 阳谷两大主题周吸引八方客
- 聊城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
- 聊城:一夜之间车轮变砖块 轮胎理赔成盲点
- 聊城六岁女童上错校车送错站 “迷失”两个小时
- 聊城市公安局刑科所实验室通过国家认可
- 聊城节日市场物丰价稳 肉禽蛋奶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
- 聊城市民面包车夜晚被人偷 案件正在调查中